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72)
报纸(1976)
学位论文(123)
图书(63)
会议论文(4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6)
历史名人 (1151)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2)
宗教集要 (2)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534)
2011(448)
2010(484)
2008(490)
2007(312)
2006(185)
2002(60)
2001(36)
1981(34)
1962(3)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75)
苏州日报(57)
中学语文教学(5)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5)
语文学习(4)
作家(3)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1)
作家·下半月(1)
甘肃教育(1)
江海学刊(1)
试论山谷诗与王安石
作者:刘乃昌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试论山谷诗与王安石
试论古代咏史诗
作者:李士龙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咏史》诗  爱国主义教育  艺术价值  李商隐  中国古典诗歌  中华文化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历史观 
描述:试论古代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
试论沈括的数学思想
作者:冯礼贵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数学思想  王安石变法  梦溪笔谈  数学家  中国数学史  农田水利  科学家  政治家  科技史 
描述:又十分重视社会
试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
作者:张捷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改革  三舍法  专科学校  培养人才  学校教育  教育家  教改  政治改革  由盛转衰 
描述:了土地,农民纷纷起义,阶级斗争激烈,同时民族矛盾也是十分尖锐
试论周行己
作者:周梦江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嘉事功学派  王安石  洛学  直斋书录解题  学术思想  学术界  北宋中期  侯外庐  陈傅良  思想界 
描述:人在学术上并没有新的创见”。建国以来,除侯先生大作简单的附带提及周行己外,尚未有专文介绍。因此,本文拟就周行己的生平、思想、同永嘉事功学派的关系,以及他在学术上的贡献,试加论述,求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志。一、周行己的生平周行己字恭叔,学者称浮沚先生。北宋后期温州永嘉县人。
试论《琵琶记》的用韵
作者:周致一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中原音韵》  汤显祖  徐复祚  魏良辅  青年干部  南曲  《南词叙录》  人民群众  舞台效果 
描述:试论《琵琶记》的用韵周致一曲分南北,声韵不同。北曲没有入声,平分阴阳。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夫声分平仄者,谓无入声,以入声派入平上去三声也。作平最宜紧切,施之句中,不可不谨,派入三声者,广
试论《战国策》之为书
作者:李叔毅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策》  刘向  纵横家  曾巩  纵横说  鬼谷子  苏秦  扭转局势  言论  张仪 
描述:不利.
谱遍佳词难传音:浅析晏殊词中的女性描写
作者:魏蔚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宋词  女性描写  性别视角 
描述:北宋初期,骈俪之风盛行,涌现出一大片诸如晏殊等婉约派词人。他们作品中对女性仪表以及情感的描写成为其题材之一大宗。然而男人强作女人词,难免会有因性别差异而带来的视角冲突,这其中既有矛盾,同时也造就了宋词中独特的审美视角与韵味。本文以晏殊为代表,浅析其词作中的女性描写,研究其中所体现的性别视角。
试论南丰白舍窑
作者:陈定荣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丰窑  瓦子  器物  南丰县  瓷业  瓷器  青白瓷  景德镇窑  窑场  瓷土 
描述:青白瓷,一名影青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优秀瓷种,它是古代窑工为仿玉器的外观效果而发明的。因其瓷色清雅,质优工巧而闻名于世。江西是青白瓷的主要产地,南丰县的白舍窑即是主产青白瓷的著名窑口。因窑场广阔,产品丰富,且地处南丰县境,又以县名,所以又称“南丰窑”。
试论象山“心学”的当代价值
作者:周世泉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当代价值 
描述:当代价值为视点,作出自己的概括和论述。陆九渊“心学”内容深广,不仅对我国中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过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和意义,主要是:道德建设论价值;教育思想论价值;心能开发论价值;学术独创论价值;环境保护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