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74)
报纸(112)
学位论文(31)
图书(8)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11)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7)
2013(54)
2011(72)
2010(49)
2008(57)
2006(35)
2003(18)
1998(20)
1995(11)
1984(15)
按来源分组
其它(39)
各界(3)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演讲与口才(2)
安徽青年报(1)
学苑教育(1)
开封日报(1)
京郊日报(1)
青年文摘(1)
几道《小山词》的纯情特质和抒情特色
作者:张映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道  几道  《小山词》  《小山词》  纯情  纯情  抒情  抒情 
描述:将婉约词"哀以思"、"婉而深"的特点推到极处。
浅论几道《小山词》中的梦意象
作者:刘春阳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意象      情感内涵  情感内涵 
描述:世界.
从《乐府补亡自序》看几道的词学思想
作者:于新洁  来源: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府补亡自序》  《乐府补亡自序》  抒怀去怨  抒怀去怨  感物之情  感物之情  掩卷忤然  掩卷忤然 
描述:几道《乐府补亡自序》是宋代词人为自己的词集所做的第一篇序文。其中不仅有其人生之境遇,歌词创作之缘由,还可以看出几道对词的创作有深入的思考。他不仅要求歌词不独歌宴佐欢,尚求抒怀去怨,还要感物之情
词心长在分襟处:几道《蝶恋花》赏析
作者:蔡雯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几道  《小山词》  赏析  词心  《鹧鸪天》  浙西词派  绝句 
描述:清代浙西词派著名词人厉鹗曾在一首《论词绝句》中评论《小山词》曰: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世间多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奈何。便是以这首《蝶恋花》和一首《鹧鸪天》(因其中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一句被视为鬼语,颇获古今论者美誉)作为《小
情境交融 语淡情深:几道《临江仙》词赏析
作者:黄春兰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道  相思  琵琶  婉约词  重心  作者  落花  情境交融  雨燕  孤独 
描述: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人,是的第七子,北宋著名
从对春秋意象的偏爱看欧词风差异
作者:张幼良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风格  春意象  秋意象 
描述:词与欧阳修词虽然总的看来词风相似,但实际上同中有异。两人在词中对秋意象和春意象分别有着不同的偏好,从这种不同的偏好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词风的差异。首先,词比欧阳修词更具悲凉意蕴;其次,
浅谈几道小山词的感伤词境
作者:季丹  来源: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痴"  "四痴"  仕宦连蹇  仕宦连蹇  消极避世  消极避世  感情诚挚  感情诚挚 
描述: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论几道的梦词
作者:唐红卫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道  几道         
描述:几道的<小山词>中梦词数量约占四分之一,根据内容可以划分为倾诉悲凉失意之感和抒发相思苦恋之情两方面.这些数量颇多、质量上乘的梦词的出现既与当时激烈党争的社会环境相关,也与几道生平个性密不可分.
微探欧阳修\几道词的莲荷意象
作者:何斯婕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莲荷意象  莲荷意象  欧阳修  欧阳修  几道  几道  宋词  宋词 
描述:势必与北宋社会人文背景、家世、仕途、性格等因素有关。因此,本文联系上述因素,通过分析相关作品,期待以一个新的角度,对两位词人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几道词“苦无铺叙”说新论:从李清照《词论》谈起
作者:祁宁锋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论》  铺叙  李清照  几道  以赋为词 
描述:,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