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一往情深的斗士——谈形象
作者:资立安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封建礼教  后妃之德  后花园  个性解放  寻梦  开戏  汤显祖  柳梦梅 
描述:
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
作者:陈湘庸  来源: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汤显祖笔下的是个性意识、情感意识的自我觉醒者。肯定人的欲望、人的情感存在的合理性正是其形象的独特性与价值意义之所在。
叛逆的闺秀:与薛素姐之比较
作者:赵云彩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薛素姐  醒世姻缘传  叛逆 
描述:在明代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之下,文学作品出现了一批如、薛素姐之类的叛逆女性形象。她们本来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经过思想上的觉醒和挣扎,她们不再遵守传统的清规戒律,做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奋起反抗
的矛盾性格:情理的冲突与调和
作者:施彩云  来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矛盾性格  情与理 
描述:牡丹亭》主人公被视为中国古代传统女性个性解放的代表。其实,在她的意识,对情爱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坚持同时存在,正如她自己所说“鬼可虚情,人须实礼”。这种情与理的交叉与调和并不代表她是绝对反对
牡丹亭亡于思疾的原因
作者:庞杰  来源: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思疾 
描述:在传奇《牡丹亭,和柳梦梅于梦中结合,经寻梦不得后,她相思成疾,继而病亡.汤显祖因袭前作情节,避开她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让她死于疾病.但从深层次看来,这与《牡丹亭》的主旨、作者的儒家思想
从整体视角看在《牡丹亭的潜流成长
作者:杨莼莼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整体视角  潜流成长 
描述: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意义再探讨
作者:杜改俊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  健全的人  健全的人 
描述:牡丹亭》的主旨是在叙述人的生命需要 ,即自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窦娥、崔莺莺、的反抗精神
作者:刘倩  来源:新课程学习(综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莺莺  反抗精神  窦娥冤  封建礼教  女性形象  民族矛盾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理想 
描述: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反抗,这一历程是艰难的。从《窦娥冤》的窦娥,到《西厢记》的崔莺莺,再到《牡丹亭,可清楚地看到这些女性在争取自主的斗争逐步成长起来的轨迹是光辉灿烂的,她们自我意识觉醒
与柳梦梅“同梦”的象征意义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潜意识  象征意义  牡丹亭  阿尼姆斯原型  阿尼玛原型  投射  集体无意识  花园 
描述:牡丹亭》以其独有的梦幻性形式投射人类的潜意识愿望,它承载的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内涵,从而使其成为千古奇书。构成《牡丹亭》梦幻形式的核心情节是、柳梦梅的梦:为什么两个素昧平生之人会出现在对方
汤显祖怎样给以艺术生命——《惊梦》《寻梦》的人物塑造
作者:王一纲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冯梦龙  人物塑造  寻梦  牡丹亭  艺术技巧  人物性格  封建礼教  思想性格 
描述:但是,她毕竟只有二八年华,阅世不深。因此,当她捧了酒肴向双亲效“千春之祝”时,开口即唱“娇婴欲语,眼见春如许”!道出了她对春光的真实感受。茅元仪批云:“开卷便见情语”,可谓一语破的。这种少女情语是同封建道学家的“收其放心”,“去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