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宋诗与唐诗的风格差异
作者:虞尚元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  唐宋诗歌  风格差异  黄庭坚  创新发展  宋代诗人  丰腴  苏轼  比较分析  王安石 
描述:唐诗与宋诗,它们本是一脉相承的,从整个诗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又存在很大差异,宋诗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在其基础上变革、创新发展起来的。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唐宋诗歌的差异
例说诗歌的语言风格
作者:梁吴芬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风格  诗歌  《诗薮》  悲哀  胡应麟  七律  夔州  杜甫 
描述:”,“万里悲秋常作客”,
桂枝香:小议其独特风格
作者:尼参  来源: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桂枝香  独特风格 
描述:南国桂枝香,犹有高歌者。今人不似古,仍欲念其芳。由此及彼,不觉王安石的一首桂枝香飘然于耳,令笔者再三拜读,方只从前种种如今更有新意,因而从自身的一点逸趣出发小议王安石《桂枝香》的独特风格,以慰心迹。
中国中小古城布局的历史风格
作者:郑孝燮  来源:建筑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端  平江  平遥古城  中小城市  平遥县  方型  《周礼》  城市布局  周朝  衙署 
描述: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大,民族多;全国城市的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城市。唐宋以后到明清的千年左右之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中小城市不同程度地在发展着。尽管自然、民族、历史、地理种种条件不同,但这些中小城市布局的“形制”却一直有着很大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的“形制”表现为一种根深蒂固的,
昆曲《牡丹亭》“堆花”表演衍变及成因
作者:李阳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堆花”表演  “堆花”表演  规范  规范  衍变  衍变  成因  成因 
描述:中。
昆曲《牡丹亭.惊梦》表演中的情绪体会
作者:孙珏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昆曲《牡丹亭.惊梦》表演中的情绪体会
试论潘之恒的戏曲表演理论
作者:程华平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潘之恒  表演理论  演员表演  表演艺术  戏曲活动  表演技巧  角色形象  汤显祖  戏曲表演  现实价值 
描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剧坛上,潘之恒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戏曲活动家与理论家,他对戏曲表演艺术的评论与见解,不仅被当时的剧作家与演员赞为独鉴,视为知音,而且即使在近四百年后的今天,对演员的表演与培养
论《牡丹亭》的戏剧魅力
作者:薛晓妍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  戏剧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舞台调度  舞台调度  对白  对白  唱腔  唱腔  表演  表演  舞台美感  舞台美感 
描述:戏剧作为人类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有过辉煌的历史和巨大的成就,今后将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们。本文主要写自己对《牡丹亭》戏剧魅力的一些体会。全文主要分七个方面探讨《牡丹亭》的戏剧魅力。
"荆公新学"与王安石散文的风格
作者:马茂军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文学观  散文风格 
描述:本文从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与文学观的关系入手,认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的文学观和散文风格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文学观的功利性、实用性、附庸性,散文的古奥深遂的艺术风貌和拗折劲健的特点。
晏殊词美学风格浅论
作者:张忠纲 董利伟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审美理想  美学风格  晏殊词  《珠玉词》  审美意识  主人公  艺术世界  情感形态  艺术家  艺术作品 
描述:人晏殊无疑是这一层次艺术家中的一分子。他的《珠玉词》生动而鲜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