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11)
报纸
(17)
学位论文
(8)
会议论文
(2)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2)
地方文献
(11)
才乡教育
(4)
文化溯源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6)
2010
(10)
2008
(12)
2007
(8)
2006
(7)
2005
(8)
2004
(3)
2002
(5)
1996
(4)
1985
(2)
按来源分组
求索
(2)
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2)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
前沿
(1)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湘潮
(1)
中国文化研究
(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中国哲学史
(1)
相关搜索词
王安石
区别
孔子
孙诒让
医生
城市管理
基础课程
六经注我
《困学纪闻》
司马光
今古文
比较研究
南北朝
研究考证
略考
今文经学
性格特征
经学
《诗经》
周礼
古文运动
道统
儒学
古文《尚书》
古文经学
儒家学说
古文
前理解
唐顺之
首页
>
根据【检索词:经学诠释】搜索到相关结果
111
条
「经曲之说」在
经学
史上的意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藻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郑玄
朱子
章学诚
描述:
「经曲之说」在
经学
史上的意义
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
作者:
徐规
杨天保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
经学
新学
王学
金陵之学
描述:
走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学术演变形态的再勾勒
朱熹的知识论
诠释
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
诠释
学
作者:
彭启福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诠释
学
宋明理学
知识论
诠释
学
实践论
诠释
学
描述:
为达成明理这一理解目标的重要保证,知行合一说凸显了理解中的实践智慧。陆九渊意义上的明理具有了实践论的意味,其理解理论的视野是实践论
诠释
学的。
诠释
几个齿部字
作者:
许廷桂
来源: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字汇
笑貌
康熙字典
集韵
韵书
讹字
玉篇
“辰”
音义
南柯记
描述:
言大略》二字联绵为释
从“经义式”到八股文形成的当代
诠释
作者:
刘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经义式
朱元璋
八股文
描述:
来的“传注
经学
”,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亦从训诂章句的囹圄中解脱出来。从王安石对科举考试内容与评判标准的首次匡定到八股文的形成,标志着科举考试向着更规范、易于操作的轨迹发展,同时它也蕴含了历代有识之士
陆九渊学习心理思想的现代
诠释
作者:
汪胜亮
杨丽萍
来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完美人格
顿悟
非智力因素
自主探究
描述:
陆九渊思想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学习的目的、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心理条件以及学习的原则和方法都有所论及,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陆九渊的学习心理思想并做新的
诠释
.
超越
经学
--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
作者:
崔大华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传统
经学
“理”
《周礼》
《系辞》
理学家
本体性
欧阳修
儒家经典
河图洛书
程颐
描述:
超越
经学
──对理学形成的一个支点的考察崔大华(河南省杜会科学院)作为儒学的一个理论形态的理学,它的形成可能会有多种社会的、政治的因素或条件,但就儒学本身的理论发展逻辑来说,有两个支撑点是最
王莽与汉代今古文
经学
之辨析
作者:
王继训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
经学
王莽
今文经学
《易》学
《周礼》
《周官》
《毛诗》
《礼》学
《春秋左氏传》
《汉书》
描述:
王莽与汉代今古文
经学
之辨析
汉末世风与郑玄
经学
作者:
李健国
来源: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知识分子
古文
经学
今文经学
《易》
两汉
经学
《三礼》
《周礼》
社会科学版
汉末
描述:
部分士族屈志求全,颂德献符
今古文
经学
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
作者:
郝树声
来源:
发展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今古文
经学
之争
今文经学
意识形态
《公羊传》
《周礼》
独尊儒术
康有为
变法维新
唯心主义
龚自珍
描述:
今古文
经学
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从今古文
经学
之争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导向·郝树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清末二千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汉代设五经博士,把上古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