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杜丽娘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与昆曲完全分离。离开了昆曲的《牡丹亭》,或是离开了《牡丹亭》的昆曲,都是人们所
-
《牡丹亭》审美文化阐释
-
作者:杨洁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牡丹亭》 戏曲《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
描述:跨学科领域的延伸性研究,本文试从审美文化学角度对《牡丹亭》作以阐释,以期洞悉其深刻的审美文化意蕴。
-
博物馆应是审美的课堂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美术馆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博物馆 课堂 《光明日报》 艺术性 教育形式 馆藏文物 形象性
-
描述:黄琛在2013年11月2日《光明日报》中撰文指出,博物馆的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要从馆藏文物出发,以实物为基础。博物馆在审美教育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质地各异的藏品都是艺术与美的
-
直销人怎样过年?
-
作者:吴垠 来源: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直销 过年 《元日》 边缘群体 节日气氛 王安石 社会
-
描述: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其诗作《元日》中有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为一个社会主流人群不为熟知的边缘群体,直销人有没有感受到这份浓厚的节日气氛
-
“牵挂老年人”应是全社会的责任
-
作者:李阳 来源:中国社会导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年人 责任 社会 服务工作 话题 市民 热门
-
描述:突出“精神关爱”新主题,为老服务工作再添新内涵
2006年在青岛市民中广泛流传着一句暖人心扉的话:“牵挂你的人是我”。这是由一个电话引出的一个热门话题,由这个话题牵出了一项行动,并为这个行动而策划的一个节目的名称。[第一段]
-
农村耕地保护,村支书应是第一责任人
-
作者:殷天堂 来源:国土资源导刊(河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一责任人 农村 耕地保护 土地资源 社会 农民 集约
-
描述: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农村惜土如金,特别是农村土地资源引起愈来愈多的社会关注,农民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有些农村土地资源正遭受着无序开发和人为的破坏,这应当引起重视。[第一段]
-
每一个教育人首先都应是一
-
作者:彭智勇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人 人文精神缺失 创造力 社会 读书 城市 贫乏
-
描述:“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城市。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钢筋水泥’森林。”
-
陆九渊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与学习心理思想
-
作者:燕国材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育心理思想 基本观点 学习心理思想
-
描述: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中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是"本心"论与"做人"论;学习心理思想,论及学习的意义、过程、原则与方法.
-
吟成意态在虚描:温庭筠词法一例
-
作者:艾岩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态 性格 仕女 美术 温庭筠词 审美 摄影师 利用人 艺术形象 王安石
-
描述:中,当然是间接的。不过相对的来说,也有比较直接的地方。比如陆游的“古砚微凹聚墨多”,就和画家的静物写生相当;苏轼的“林缺湖光漏”就和大自然的美术摄影相当;杜甫《房兵曹胡马》的“竹批双耳峻,
-
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
-
作者:林振礼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泉州 文庙府学 石笋 士人心态 审美 王安石 高惠连
-
描述: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