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5)
报纸(55)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2)
地方风物 (21)
地方文献 (7)
才乡教育 (5)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2(23)
2010(15)
2008(8)
2004(4)
2003(3)
1999(3)
1996(1)
1986(3)
1985(4)
1983(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生态文化(2)
西南金融(1)
税收征纳(1)
时事资料手册(1)
成大历史学报(1)
湖北经济(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才智(1)
道德与文明(1)
鲜食大豆徐春1号
作者:汪洪洋 陈长红 刘劲兵 吉建成  来源:上海蔬菜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鲜食大豆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大豆品种  栽培表现  徐淮地区  大豆种植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栽培技术  江苏省 
描述:徐春1号为春播晚熟鲜食大豆品种,由江苏省徐州农科所选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徐淮地区栽培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作为鲜食大豆种植,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我省原(良)种场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作者:龙望云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种子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  内部改革  原种场  经营承包责任制  治理整顿  进展  积极性  养殖业  经济效益 
描述:我省现有99个国营原(良)种场。近年来,通过治理整顿,深化内部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各项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使原种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种子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全省1989年各级
整合农机资源 促进增产增收
作者:谢任  来源:江苏农村经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机具  增产增收  王烈  资源优势  农业机械化  外出打工  联合收割机  经济效益  机插秧 
描述: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平明镇立足资源优势,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创办各种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借助该镇独一无二的农机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农机合作事业的迅速发展,其中尤以王烈农机合作社发展最为突出。王烈农机合作社成立运作六年以来,已为整合
发展需要稳中求进:访山东泰山酒业集团总经理张铭新
作者:张岳 何为  来源:新食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总经理  山东省  酒业  泰山  市场竞争  企业集团  重点工业  经济效益 
描述:行了深入交流。
崇仁有座相山 山脚有个“龟精”
作者:廖跃进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鹰嘴龟  绿毛龟  亲龟  相山  经济效益  江西省  七彩龟  养殖场  金钱龟 
描述:在养龟事业上不断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并且几年来培训了学员近500人,其中不少学员已走上了规模养殖的路子。如今,汪卫民的事业成
爆竹杂感
作者:辛果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爆竹  传统文化  《荆楚岁时记》  日本  人身伤害  王安石诗  烟花爆竹  经济效益  人口密度  黑火药 
描述:爆竹杂感辛果(一)古人以音响和光亮驱邪逐鬼,焚竹发声,“爆竹”由此而发源。《神异经》载,西方深山中有山臊恶鬼,身高尺余,人一旦撞上就会生病。此鬼最惧爆竹声,所以每逢新年,人们都要燃放爆竹。《荆楚岁时记》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
试论《周礼》的生态环保思想
作者:李金玉  来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生态环保  思想 
描述:得到较好的推广,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新安江上游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
作者:李方华  来源: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生态问题  保持水土  治理对策  森林  人工林  汤显祖  乾隆皇帝  开发利用  天然林 
描述:情的报复,
我国古人的生态林业观
作者:暂无 来源: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态林业  《周礼》  山林  斧斤  荀子  古人  刑罚  淮南子  梁惠王  山泽 
描述:“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斩阴木窃木者有刑罚。”斩材有期日,……仲冬斩阳木,仲
宋词的圆满与宋代的人文生态
作者:蒋勋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知识分子  宋词  宋朝  苏东坡  王安石  范仲淹  欧阳修  种生命  谈判 
描述:场美的沉思。 非常奇特的内省经验 我跟很多朋友提到说,今天你去台北故宫看看,宋代有那么精彩的文物精华,我记得从小学开始读到的所有写中国历史的书当中,宋朝都是一个积弱不振的时代,我们对于宋朝很简单的认识就是积弱不振,每打必输,称臣纳贡。所以它在我们心里是一个你所不喜欢的朝代。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一个朝代这么积弱,可是却延续了三百年,而且这么懂谈判,这么懂签约,在西夏、辽金、蒙古这么强的敌人当中,它存在了三百年,最后让所有的人佩服它的文化之高。我举过一个例子,有一次打仗失败以后,辽国说,你可不可以这一次不要赔款,你给我们几部十三经。辽国非常希望得到书,因为他们没有书。宋朝说,不行,我加倍给你钱,我不给你书。那种语言之间的自负,文化上的自负,其实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注意的,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注意的是政治上谁是强势,我们从来没有歌颂文化上的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