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
报纸(110)
学位论文(6)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7)
地方文献 (11)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57)
2013(19)
2011(15)
2009(14)
2007(8)
2004(9)
1997(4)
1992(1)
1986(3)
1983(2)
按来源分组
天天新报(3)
广东科技报中小学科教周刊(2)
孔子研究(2)
呼和浩特晚报(1)
城市晚报(1)
测绘工人(1)
扬州文学(1)
浙江日报(1)
乐山史志资料(1)
解放军报(1)
文学家兼地理学家的元代道士思本
作者:王树林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本  地理学家  舆地图  龙虎山  玉隆万寿宫  文学家  儒家思想  道士  许有壬  张留孙 
描述:内藤虎次郎说思本的《舆地图》“为数百年来中国地理学界之权威。”(见《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二号,吴晗译)《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讲到思本精通梵文,曾以“华文”译梵字地理图书。但这样一位很有
传统与现代的跨越──谈秀坤的花鸟画
作者:崔基旭  来源:美术之友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工笔画  写意画  现代艺术  形式因素  俄狄浦斯情结  传统工笔  形式美  王安石  中国传统文化 
描述:传统与现代的跨越──谈秀坤的花鸟画崔基旭当今画坛,缅于传统者,以其学有师承而沾沾自喜;崇尚现代艺术者,又因其新而标异立帜,传统与现代似乎成了难以相融的两个独立范畴。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要
英敛之、志尧交谊轶事
作者:许洪新  来源:档案春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英敛之  轶事  交谊    飞来峰  千寻塔  王安石  求新 
描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1911年秋英敛之为上海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产品图册》所作序文中引录的王安石《登飞来峰》诗,热情讴歌和高度评价了求新厂的成功,
郑玉“和会陆”的思想及其影响
作者:解光宇 朱惠莉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玉  吴澄  和会 
描述:“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而崇陆” ,在“和会陆”中有贬褒陆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陆之学各自的利弊 ,认为应汇两家之长 ,打破门户之见。郑玉“和会
陆两次论争及其历史影响
作者:高建立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即物穷理  格物致知  切己自反  发明本心  无极  太极  心即理  影响 
描述:本文论述了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之会”和书信往来中关于治学问题(实质上就是认识论问题)、“无极”“太极”问题(实质上就是本体论问题)的论辩,指出了二者在哲学思想上的意见分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玉"和会陆"思想评析
作者:朱惠莉 解光宇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玉  吴澄  和会 
描述:"鹅湖之会"拉开了"和会陆"的帷幕。元代,吴澄"宗而崇陆",在"和会陆"中有贬褒陆 的倾向。徽州学者郑玉则比较客观公正地分析、陆之学各自的利弊,认为应汇两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郑 玉"和会
李覯的礼法观人求
作者:暂无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覯的礼法观人求
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  彭永捷  宋明理学  哲学研究  比较研究 
描述: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
淑真生活年代考辨
作者:缪钺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淑真  生活年代  北宋  曾布  临安  南宋初期  考辨  诗词  南渡  生平事迹 
描述:淑真是来代著名的女作家,她有诗词传世,诗作较多,但造诣不如其词。她的《断肠词》虽仅存三十馀首,而在词史上仍能占一席地位,值得研究。不过,研究淑真时,将会遇到一个
达艺的钱维乔研究
作者:周育德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县城  西南部  人民币  人力三轮车  浙江  十字路口  明清  钱维乔  汤显祖  二元 
描述:达艺的钱维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