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翼诗选》注释举谬
-
作者:刘世南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翼 注者 计然 列鼎 清诗流派 廷尉 随园 自注 桑弘羊 《周礼》
-
描述:、对偶等不清楚 P.12《阳胡晚归》是一首七律,第一句“布帆轻扬晚风微”,”“扬”,《瓯北诗钞》原为“颺”“颺”有平、去两读,平读同“扬”,赵诗此句则应读成去声,何可改“颺 为“扬”?“扬”只读平声,此处显然不合。
-
鲍照《登黄鹤矶》诗(注释)
-
作者:曲辰 来源:春秋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鲍照《登黄鹤矶》诗(注释)
-
人教版初六册注释辨正三则
-
作者:肖劲松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教版 第六册 课文注释 初中 语文 《隆中对》 “吴会” 修改建议
-
描述:岂有意乎?”其中的“吴会”一词,课文下面的注释是这样的:“[吴会(gui)]
-
“日下”“云间”与“吴会”究竟何解
-
作者:顾银乔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下”“云间” “吴会” 《滕王阁序分》 高中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
描述:王勃的《滕王阁序》(见人教社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对其中的“日下”与“云间”二词,课本有这样的译注: 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
“诵读”“背记”“赏析”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
-
作者:徐丽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诵读 背记 赏析
-
描述:文言文教学作为难点,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文言文教学要实现高效,就必须深度诵读、强化背记、高度赏析.
-
水漫金山寺
-
作者:王方权 来源:棋艺(象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胜 注释 编辑 四平 阴门 五四 气口
-
描述:水漫金山寺
-
“征帆去棹”的“去”该做何解?
-
作者:吕国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怀古 《语文》 王安石 高中 注释 教材
-
描述:“征帆去棹”的“去”该做何解?
-
“其文漫灭”之我见
-
作者:王国彬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教育出版社 《游褒禅山记》 文言散文 王安石 普通话 翻译 注释
-
描述:的)碑文(已经)模糊
-
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
-
作者:张能甫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注》 郑玄 《周礼》 “读若” 《仪礼注》 语言环境 释义 拟音 术语 《礼记注》
-
描述:关于郑玄注释中“读为”“读如”的再思考张能甫“读为”、“读如”这两个术语,前人如段玉裁、王力、洪诚等都有研究,但是都不太令人满意。段玉裁在他的《周礼汉读考》中,严格确定了这二者的区别:“读为”表示易
-
黄鹤知何去?——《毛泽东诗词集》注释中的几点质疑
-
作者:赵星平 来源:书屋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集》 规范用字 黄鹤楼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七律·长征》 八宝山 武昌市 武汉长江大桥 旧注 海陆空三军
-
描述:中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毛泽东诗词集》,是迄今为止这一著作最具权威性的版本。较之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毛泽东诗词选》,这一版本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诗词集》新收诗词十七首,多数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作品;其次,校订了诗词正文中的几处不规范用字,如将〈贺新郎·读史〉中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