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几与隐几:文本和图像中的“一物二义”
-
作者:李溪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几 周礼 庄子 白居易 陈洪绶
-
描述:子》齐物精神的隐几之风,却在汉魏逐渐与日常生活结合,至白居易后被塑造为文人形象的典范,而尤以晚明陈洪绶的图像表达最为丰满传神。隐几不仅表现在画面自身,也是对画家及观画者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的表述,从而将画家、画面和观者凝聚于一个整体意义之中。
-
看似寻常最奇崛--文本语言探幽
-
作者:陈道志 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寻常”,却意蕴“奇崛”,耐人寻味。而这样寓“艰辛”于平易的文本在教学中俯拾皆是。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透过“寻常”文字一览文字背后的“奇崛”之景呢?
-
传承中的变异:《杨林》系列故事的演变
-
作者:高红梅 来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林 枕中记 南柯记 变异
-
描述:《枕中记》、《南柯记》等均以《杨林》故事为蓝本而写成的。它们的作者带着个人的时代感受 ,运用《杨林》的故事题材 ,由写一个愚人的喜剧 ,转入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强调爱情对人生的价值等。主题的变异 ,或者说原型模式的变异 ,体现了社会、政治的变化以及人的观念、心态的变化。
-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上)
-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折子戏 杜丽娘 单演 脚色 永乐大典 戏曲艺术 宦门 演员 手法 牡丹亭
-
描述: 昆剧《牡丹亭·学堂》可以单演,也常与《游园惊梦》连演。要是连演的话,《学堂》结束后,须先上丑扮的花郎,交代“昨日春香姐着我拂拭亭台,扫条花径”。由于小姐马上要来游园,“不免回避则个”,念下场诗下。接着杜丽娘和春香才先后出场。这种连演衔接形
-
《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作者:尹导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才子 才子 佳人 佳人 模式 模式 爱情 爱情 反封建 反封建
-
描述:本文从主人公形象、故事的情节模式等方面分析《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部作品中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演变。
-
传奇“吊场”的演变与昆剧折子戏
-
作者:陆萼庭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折子戏 “吊场” 《牡丹亭· 学堂》 《游园惊梦》 余文式 分段式 虚实式 故事情节
-
描述:使扮演杜丽
-
试论宋代市舶司官制的演变
-
作者:廖大珂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舶司 海外贸易 市舶制度 路转运使 市舶使 市舶管理 官制 中央集权 王安石变法 转运司
-
描述:试论宋代市舶司官制的演变廖大珂市舶司是中国封建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有宋一代,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出自财政方面的原因,先后对市舶司的官制进行了三次大的变革。对此南宋学者章
-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学派及其演变和终结
-
作者:金春峰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
描述: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
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
-
作者:李小波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长安 唐长安 法天象地 周易 周礼
-
描述: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都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体现。汉长安城法天象地 ,焕若星辰 ;唐长安城周易礼制 ,政通人和。其规划思想反映了从天文到人文的转变 ,前者敬“天道” ,后者重“人事”。
-
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
-
作者:贾玉英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枢密院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行政体制 制置三司条例司 三权分立 《宋会要辑稿》 体制演变 熙宁 御营司
-
描述: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贾玉英(河南大学历史系)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比较复杂多变,它是宋代乃至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无专论。本文拟就宋代从二府到三省、枢密院体制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