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9)
报纸(30)
学位论文(7)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6)
宗教集要 (49)
地方文献 (6)
地方风物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14)
2012(13)
2011(33)
2010(13)
2009(19)
2006(19)
2003(15)
1990(6)
198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
语文教学与研究(9)
秘书工作(3)
中国宗教(2)
传媒观察(1)
群言(1)
文学自由谈(1)
前线(1)
世界宗教学刊(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苦难人生 血泪文字:编余琐忆:从维熙印象
作者:徐兆淮  来源:扬子江评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维熙  新时期文学  苦难人生  作家  刘绍棠  文学编辑  钟山  代表作品  右派  新世纪初 
描述:和他的《本报内部消息》、《在桥梁工地上》。而另一些"右派"
异写字也应是异体字:以汉魏六朝碑刻文字为例
作者:毛远明  来源:中国文字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异体字  异写字  异构字  碑刻 
描述:异体字是否包括异写字,语言文字学界存在分歧.作者认为从汉语书面文献字词关系的角度考察,异写字同异构字没有本质区别;调查汉魏六朝碑刻中的异体字,发现异写字同异构字彼此联系,互相影响,交错发展,不应把异写字排斥在异体字之外.这样有利于对汉字符号体系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汉字学、汉字发展史的研究.
“和敬清寂”与“茶一味”
作者:刘毅 窦重山  来源:日本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茶道  物我合一  日本曹洞宗  物我两忘  日本传统文化  淡泊无为  禅僧  以和为贵  艺术形式 
描述:“和敬清寂”与“茶一味”辽宁大学窦重山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夺葩。其产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处处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印痕,并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及审美
默照:静坐守寂
作者:华方田  来源:三联竞争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默照  正觉  自我观照  曹洞宗  文字语言  文字  解脱  语言文字  禅僧  般若 
描述:文字虽然为参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随着它的盛行,其流弊也日益凸显.部分禅僧以记颂公案、评唱为能事,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全然忘记参禅的目的是为了求得身心解脱,而非一味追求文字语言的完美.面对
明末清初“鼓山”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马海燕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学  禅学  曹洞宗  鼓山  元贤  道霈 
描述:社会关怀等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指出"鼓山"在中国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鼓山"的历史地位以及佛学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探讨。
山散考
作者:陈友冰 钱德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含山县  相对高度  中学  十三年  华山  阳山  马山  至和元年 
描述:近几年来,外地不断来信询问褒山的有关情况,为了搞清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最近,我们伙同含山县教育局、褒山中学的几位同志到褒山作了一些考查,现将考查的情况整理成这篇“散考”,以飨询者并就正于高明。
王安石的诗与钟山诗
作者:陈磊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钟山  晚年  佛理  主导地位  叶梦得  诗歌风格  诗话  创作 
描述:熙宁九年(1076)七月,王安石罢相以后知江宁府,后寓居金陵钟山,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岁月。他的政治生涯似乎是以新法推行的失败而告终了,然而就其思想和创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蜕变期。
《牡丹亭》和明代狂风潮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思想  牡丹亭  宗教  浮屠  汤显祖    信仰  艺术态度  自性 
描述:术造诣以及作者创作该剧的哲学依循、各种思潮、流派的影响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不少论者虽也看到佛对于汤氏其他剧作的影响,但佛对《牡丹亭》的浸润,尤其是明中叶掀起的那场“狂”风潮,对于这部名作
北宋诗风形成的因佛缘
作者:王树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才学为诗”  “公案”  北宋  苏轼  文字为诗  王安石  诗风  禅宗  南宗  诗歌创作 
描述:均可从如上三方面得到体现。然而,宋诗风格的形成得益于佛,亦受病于佛,北宋禅家那种“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舌”的病,也使得宋诗因对语言形式的过分纠缠而自病、病人。
和王安石一起游褒
作者:张建平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山记》  王安石  课堂实录  中学  语文  课堂讨论 
描述:《游褒山记》一课。在疏通字词、通读全文之后,我告诉学生: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王安石一起游褒山,怎么样?当然,我们一边游山,一边还要揣摩课文的立意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