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0)
报纸(39)
学位论文(23)
会议论文(13)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3)
才乡教育 (13)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8)
2012(18)
2011(23)
2007(19)
1999(17)
1998(18)
1996(14)
1994(7)
1991(8)
1988(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
抚州师专学报(15)
孔子研究(5)
河北学刊(3)
戏曲艺术(2)
鹅湖学志(2)
社科信息文荟(1)
语文知识(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
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陆九渊哲学和贝克莱哲学的区别
作者:董根洪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陆九渊哲学和贝克莱哲学的区别
论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
作者:刘祚昌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士大夫  司马光  评价历史人物  新旧党争  政治品德  纪事本末  北宋  传统观点  神宗 
描述:自圣,狂妄自大;刚愎拒谏,喜同恶异;重用阿谀之“小人”,打击陷害异议者;统制思想,压制舆论,实行学术专制和特务统治,手段残暴而行经卑劣。其恶劣的政治品质和作风,使小人当道,士大夫离去,新法推行中弊端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王安石是个慈父》点示阅读
作者:赵新民  来源:现代中学生:初中学习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点示阅读  儒家伦理  改革家  政治 
描述:王安石在政治上是深具魄力的改革家,不顾艰难推行新政,在家庭中则是少见的慈父。不但挚爱儿子,也深爱女儿。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这种深挚的爱并非仅是对儒家伦理的遵循,而是植根于其天性。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调歌头  思念之情  王安石  政治  时值 
描述:这首词作于1076年,当时作者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密州。此时的苏轼四十一岁,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政治上的失意两相交织,于是便有了这首词。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思考
作者:黄铸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中庸  道德准则  周礼  宗法等级制  哲学 
描述: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孔子讲中庸的政治目的就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对中庸之道深入进行一番批判性的研究,并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
试论罗钦顺思想的影响
作者:胡发贵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钦顺  明朝  气本论  哲学  黄佐  徐问  李经纶 
描述:作为“江右”大儒和明中叶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罗钦顺以其坚定的宋学立场和气本论而享誉于当时的学术界,他的思想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还跨出了国门,远届日本,赢得了东瀛学者的高度评价。
吴澄太极思想述论
作者:方旭东  来源:国学研究辑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太极思想  理学  元代  哲学  阴阳学说 
描述:太极为道的观点。在对无极的理解上,吴澄坚持朱熹无极与太极为一物的思想,以无极为强调无实物无方所之意。为维护周敦颐太极说的儒家性,吴澄不得不对太极作出了实际上不无矛盾的双重解释。同是太极生阴阳,在吴澄的解释下,《易传》与《太极图说》就具有了两种意义,一是生出在外,一是具於其中。朱熹曾用气机的比喻说明太极本无动静体用,吴澄继承了这个思想,并对气机的比喻进行了一定的修正。吴澄认为体用动静这些范畴不可以用於太极概念本身,此说实际是对朱熹有关太极动静说法的一种补充,它对後来明代一些理学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评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
作者:王水照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政治态度  政治  乌台诗案  司马光  政治思想  两面派  免役法  政治倾向 
描述:文,一口气给苏轼扣上了“投机派”、“两面派”等大帽子;在同一期上,梁效们又给加上“顽固派苏轼”的恶谥。嗣后,江天之流又出来从“文艺”的角度把苏轼的政治诗一
《牡丹亭》的爱情哲学解读
作者:刘丽萍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哲学  爱情哲学  愿望表达  愿望表达 
描述:之所以对其爱情哲学进行如此描写,主要是想表达其在现实中勇于冲破封建束缚的愿望,但事实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具有不可忽略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