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3)
报纸(40)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7)
地方文献 (16)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8)
2013(6)
2012(12)
2011(8)
2008(7)
2006(7)
1988(5)
1987(3)
1986(2)
1984(6)
按来源分组
闽江学院学报(3)
陕西中医杂志(3)
中医药信息杂志(2)
中国地名(2)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
咬文嚼字(1)
资料通讯(1)
国医论坛(1)
基层医学论坛(1)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
巧研未墨与翁::评邹自振《湿祖综论》
作者:万斌生  来源: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文学创作  《汤显祖综论》  书论  《牡丹亭》  邹自振 
描述:巧研未墨与翁::评邹自振《湿祖综论》
重评沈之争〔汤显祖和沈璟〕
作者:俞为民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重评沈之争〔汤显祖和沈璟〕
简论沈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作者:岑玲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本色论  汤显祖  戏曲创作  《西厢》  吴江派  临川派  《琵琶》  戏曲理论  学术论争 
描述:。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
大建中证应是实寒证
作者:张尊如 陈建国 韩红伟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建中  实寒证  虚寒证  蛔虫证  功效 
描述:》等主之;有谓蛔虫扰动者,《金匮要略心典》、《成方便读》等主之.本文以为大建中证不应是虚寒证,也不应是蛔虫证,而是实寒证.其功效不应称为温中补虚、降逆止痛,而是温中祛寒,降逆止痛.
琐谈龙胆泻肝出源与演变
作者:来雅庭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龙胆泻肝  龙胆草  演变  陈自明  药用  兰室秘藏  柴胡  渊源  方剂  医方集解 
描述:源。 1、宋·陈自明之《妇人良方》刊书于1237年。药用:龙胆草、黄连、人参、麦冬五味子、柴胡、黄芩、栀子、知母、天冬、
清上蠲痛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房栋 张月美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三叉神经痛  清上蠲痛  蔓荆子  效果满意  中西药物治疗  温经祛寒  寿世保元  龚廷贤  当归 
描述:清上蠲痛出自明朝龚廷贤所著之《寿世保元》,由当归、川芎、羌活、独活、防风、苍术、细辛、蔓荆子、菊花、黄芩、麦冬、白芷、甘草、生姜组成。功能:祛风胜湿、活血化瘀、疏风散热、温经祛寒、通络止痛。主治
加减中和理阴治疗小儿厌食证50例
作者:唐林容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中和理阴  阴虚  小儿厌食证 
描述:运用吴澄中和理阴为主,从阴虚角度治疗小儿厌食证,取得较满意疗效。本组观察50例,痊愈45例,好转5例。
氏与莎翁 东西相辉映——兼论《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者:吴林抒  来源:文艺理论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氏与莎翁 东西相辉映——兼论《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沈之争及王骥德的评价问题(答陈建华同志)
作者:夏写时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汤显祖  沈之争  昆山腔  评价问题  弋阳腔  吴江派  中原音韵  海盐腔  江西 
描述:竟何所指呢?是弋阳腔吗?有人曾据凌濛初所说“况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断定汤显祖按弋阳腔谱曲。但氏本人说:“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
何中顺三首 于万东一首 军一首
作者:暂无 来源:诗神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何中顺三首 于万东一首 军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