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情”字催生的青春意识——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思索
-
作者:王瑾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情人欲 意识 寻梦 明代戏曲 作品 人性 代表作
-
描述: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亦是明代戏曲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其故事取自《杜丽娘慕色还魂》,《牡丹亭》的故事由一个情字唤起青春意识的觉醒
-
情女杜丽娘
-
作者:张红梅 张卫东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爱情神话 汤显祖 柳梦梅 浪漫主义 梅花 爱情模式 女子 寻梦
-
描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
销魂的昆曲《牡丹亭》
-
作者:陈国庆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杜丽娘 园林 寻梦 游园 汤显祖 二十四桥 苏州 水磨
-
描述:销魂的昆曲《牡丹亭》
-
论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
作者:解玉峰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折子戏 牡丹亭 汤显祖 戏剧演出 中国民族戏剧 中国戏剧 历史演进 明万历 戏曲研究 寻梦
-
描述:中国民族戏剧的演出,就其形态着眼,可略分为两类:一为全本戏,一为折子戏。全本戏,又称本戏、正剧,全本戏所演故事大都情节曲折、首尾完整;折子戏,有散出、散套、杂单、杂出等不同称名,相对全本戏而言,其情节表现大都是片断性的、不完整的。折子戏大都是从全本戏中脱离出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杜丽娘慕色还魂》与《牡丹亭》之比较
-
作者:章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话本小说 传奇 柳梦梅 人物形象 寻梦 叙事方式 叙事者
-
描述:《牡丹亭》(以下简称《牡》)传奇取材于明代何大伦辑《重刻增补燕居笔记》(万历以后编刊)卷九所收的《杜丽娘慕色还魂》(以下简称《杜》)话本。小说写南宋光宗时南雄太守杜宝之女丽娘,在一次游
-
《拾画》、《叫画》
-
作者:辰辰 程十发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阴阳两界 汤显祖 牡丹亭 后花园 寻梦 自画像 太湖石 传奇 杜丽娘
-
描述:《拾画》、《叫画》出于明汤显祖传奇《牡丹亭还魂记》,演南宋南安太守杜宝之女丽娘游园之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欢好,醒后相思成疾,悒悒而终。地府判官怜其痴情,准其魂魄夜间出入阴阳两界,找寻梦中可人。三年之后,柳梦梅赴考途中病倒南安,寄宿杜宝旧宅梅花庵,一
-
调寄 洞仙歌
-
作者:锦文 季仁葵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杜丽娘 寻梦 相思 汤显祖 阴阳两界 牡丹亭 后花园 太湖石 死因
-
描述:梦儿如许。甚梦儿如许,重觅梦儿真如许。最撩人、昨日云抹风侵,今朝却、飘去哪方远处。伤蝶儿对舞,燕子双飞,飞过空亭无人语。奈眷念心间,清泪眸边,茕茕立、何从追取。信梦短情长不相欺,但水满深池,月圆高树。
-
牡丹亭:“非正常死亡”
-
作者:钟鸣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汤显祖 柳梦梅形象 故事 艺术形象 内心世界 舞台 寻梦 想象
-
描述:有明一代,传奇为盛。所谓无奇不传,这是对题材的重视。《还魂记》单看名字就让人觉得玄妙异常,但这是故事本身带来的;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能够家弦户诵,恐
-
第六维度:惊梦
-
作者:姚媛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维度 汤显祖 昆曲 牡丹亭 故事 白先勇 寻梦 梅花 园林
-
描述:".难道还不够吗?传唱千古,感动后世,都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些句子.
-
导演青春版《牡丹亭》的心得
-
作者:汪世瑜 来源: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牡丹亭 牡丹亭 现代观众 现代观众 汤显祖 汤显祖 寻梦 寻梦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演员 演员 舞台效果 舞台效果 白先勇 白先勇
-
描述:在详细阐述我导演青春版《牡丹亭》这个戏之前,我先从宗旨、构思与布局几方面,总结一下我的导演理念。宗旨:重造一个昆曲的舞台新形象,以青春主打(故事、演员、观众),追求现代美(表演、舞台、音乐)与古典美的结合,在适当运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段的同时,保持昆曲传承的正宗、正派、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