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热烈討論我国过渡时期阶級矛盾性質問題
作者:鍾石韦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矛盾性  过渡时期  对抗形式  矛盾斗争  非对抗性  哲学研究  艾思奇  周礼全  中国科学院 
描述:报”記者关于这一問題在报紙上討論概况的介紹以后,丁偉志、周礼全、韓佳辰、关鋒、馮定、苏星、蕭前、何畏、艾思奇等相繼在会上發言,并分三組进行了討論。
关于我國过渡时期資产阶級与工人阶级矛盾性質問題的討論
作者:暂无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矛盾性  周礼全  学术界  中国民族  恩格斯  非对抗性矛盾  历史条件  可能性与现实性  解决矛盾  过渡时期 
描述:了座談会,进一步討論了这个問題。出席会議的共一百三十余人,还有远自南京、济南、天津、石家庄赶来参加的同志。这是展开这一問題爭論以来的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討論会。
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矛盾心态
作者:沈元林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运动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诗赋取士  宋代诗文革新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科举改革  《三朝北盟会编》 
描述:苏轼在宋代古文运动矛盾心态沈元林苏轼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表现,历来是为人所肯定的。本来,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八大家之一,与韩、柳、欧阳齐名的苏轼,能够得到肯定,也属当然。不过,当我们深入研究
王安石政论人才思想的三大矛盾
作者:徐世民  来源: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思想  多才  少才  变法  育才 
描述:通观王安石的政论文章,其人才思想中有3个突出的矛盾点:即多才与少才,用才与留不才。先变法后人才和先人才后变法。这其中既显示了王安石的人格与思想特色,也反应了他思想上的无奈和部分失误。
略论文学的变态心理
作者:张建均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态心理  心理变态  《牡丹亭》  文学作品  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离骚》  《史记》  文学心理  卡夫卡 
描述:略论文学的变态心理张建均文学是人学,“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引言)我国文学理论家刘熙载也说:“文,心学也。”(《游艺约言
文学的数学
作者:童海刚  来源:课堂内外(初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  文学家  艺术魅力  巧妙引入  诗歌意境  辛弃疾  数字  诗联  晏殊  黄鹂 
描述:文学的数学
从自我的无视到八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作者:陈心哲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境  梦境  人性  人性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各有一出关于梦境的描写,《西厢记》之草桥惊梦更多揭示的是人们对于自我的一种无视与无奈,而《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则更多揭示了人们对于人性解放的追求与梦想。
《牡丹亭》:“人”的赞美诗
作者:程建忠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人性  人性 
描述:"的伟大力量和高贵理性。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
作者:邵鲁琳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人性  人性  理性  理性  超越性  超越性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思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成熟时的作品,作品沉淀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功底。除了成熟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艺术魅力,《牡丹亭》还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使其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巨大感召力。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杜丽娘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