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临川县志》特色
-
作者:朱祥清 来源:江西方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县志 临川县志 地方志 地方志 评论 评论
-
描述:评《临川县志》特色
-
《崇仁县志》框架设计
-
作者:崇仁县志办 来源:抚州史志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崇仁县志》框架设计
-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第四团有日益发展之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这个战略宏图,受到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一再破坏和干扰。红军党内存在着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也严重地妨碍了这个行动方针的执行。
-
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
-
作者:暂无 来源:解放军歌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广昌路上(减字木兰花)
-
广昌“孟戏”的考察与研究
-
作者:李启福 李上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形态 传说故事 田野调查 历史渊源 艺术特点 孟姜女 高腔
-
描述:孟戏指专演孟姜女传说故事的戏曲,它作为成熟的一种戏曲形态,又名盱河戏,形成于明朝,距今五百余年。其唱腔以高腔、并吸取四大声腔之首海盐为主,特点鲜明、音乐古朴;具有元代古南戏曲音韵。笔者曾对江西广昌甘
-
江西广昌孟戏探析
-
作者:毛礼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姜女 广昌县 江西 戏曲研究 长城 南戏 海盐腔 探析 演出 弋阳腔
-
描述:广昌县甘竹镇赤溪曾村和大路背刘村,仅有盱江一水之隔,两地相近。从明代开始,甘竹镇曾、刘二村先后演出两种孟姜女故事的戏曲,俗称孟戏。其中赤溪曾村演《孟姜女送寒衣》;大路背刘村演《长城记》。两种孟戏虽然都唱高腔,一唱众和,只以锣鼓为伴奏,
-
戏曲名著整理改编三议
-
作者:吴乾浩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戏曲改编 元杂剧 《牡丹亭》 改编本 改编者 《西厢记诸宫调》 古典戏曲 王实甫 “神”
-
描述:惟“名”是从 戏曲的整理改编,换言之是对前人或同时代人同类作品的继承与借鉴,从整理改编者的愿望来说,总是希望跨越往昔有新的进展。由于创作上的接力,许多戏曲名篇往往由此途径得以产生。清代著名戏曲作家洪
-
吴宣子午流注针法的挖掘整理
-
作者:邓前 来源: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宣 子午流注针法 针灸
-
描述:
子午流注针法,也叫最佳时间针灸法,它产生于金元,流传至今。子午流注针法是古人根据潮汐涨退、天人相应的生物规律,结合人体气血运行,以及肘膝的奇经八脉交会穴和五腧穴,融合年月日天干、地支,运用在针灸临床上,以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独
-
宋代整理唐集考略
-
作者:曹之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籍整理 《直斋书录解题》 王安石 版本学 宋敏求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杜审言 中华书局 搜集整理 《李白集校注》
-
描述:宋代整理唐集考略曹之宋代是我国图书编纂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无论官方或民间,都编辑、整理了大量图书,为古代文化的流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宋人在唐代诗文集的编辑和整理方面,尤其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宋编唐代总集
-
论北宋朝廷对七经疏义的整理
-
作者:姚瀛艇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经 北学 南学 《尔雅》 校定 北宋 《周礼》 《宋史》 《仪礼》 《孝经》
-
描述:上,首尾共历时六年。其简单经过,散见於《长编》卷49“咸平四年九月丁亥”,《玉海》卷41《咸平论语正义》、《咸平孝经论语正义》、卷43《咸平校定七经疏义》;《宋史》卷266《李至传》,卷282《李维传》,卷431《邢昺传》等;而以《李至传》及《玉海》各条所记为简明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