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论“荆公新学”之“新”
-
作者:吕变庭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新学
-
描述:维与施行"少年新进"策略两者之间互动的时代产物。
-
吕南公生平考证
-
作者:施欣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南公 吕南公 生平 生平 考证 考证
-
描述:吕南公是北宋一位文人,其诗文质朴,值得研究.本文综合各方资料,总结他人研究,意将吕南公的生平能够全面地展现.
-
梁启超为何要写《王荆公》
-
作者:解玺璋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梁启超 中国历史 陆九渊 政治家 清政府 近千年 江西 北宋 程朱理学
-
描述:,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个。然而时隔不久,政治变
-
论汤显祖遂昌善政与戏剧诗文创作之关系
-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善政 思想转折 戏剧创作
-
描述:。遂昌善政与弃官,无疑是汤显祖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一时期,也是汤显祖戏曲写作与构思的重要时期。他在此时不仅修改润饰早已完成的《紫钗记》,并开始着手于《牡丹亭》、《南柯记》的构思。《牡丹亭》第八出
-
它应是“真、善、美”的颂歌——试论文艺作品的爱情描写
-
作者:陈乃学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题材 爱情描写 爱情生活 文艺作品 文学作品 艺术构成 细节描写 生活内容 性爱 艺术效果
-
描述:受不亲”
-
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述评
-
作者:丁平一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曾国藩 翰林院 述评 教学方法 山长 墓志铭 书院教育 道德教育 黄爵滋
-
描述:院侍读学士。其任职,为国史馆总纂,庶常馆提调、文渊阁校理,奏办院事。其使事,为戊子科(1828年)贵州乡试正考官,辛卯科(1831年)广东乡试正考官,乙未科(1835年)会试同考官,其秋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学政,咸丰二年(1852年)加三品卿衔(参见曾国藩撰:《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
-
“立善法于天下”:王安石法伦理思想探析
-
作者:刘文波 刘浩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法 法 伦理 伦理
-
描述:是,到了宋代,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这种情形有所改变,即王安石试图以某种制度/法度来改变政治陋习和社会固有伦理观念,以其特有的政治治理观念重新诠释了法与伦理的关系,并付诸实践。
-
为善之叹,终废之悲:浅论汤显祖尺牍的创作特色
-
作者:肖咏芳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尺牍 尺牍 创作特色 创作特色 真 真
-
描述:进而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为善之叹,终废之悲"的一生.
-
把旅游服务做好,也是善政的重要体现:对话遂昌县委书记杜兴林
-
作者:罗屿 来源:小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县 执政理念 文化品牌 牡丹亭 深度挖掘 文化拓展 红色旅游 小康 人与人
-
描述:挖掘。就像如今遂昌县城,汤显祖的雕像不多,《牡丹亭》里的情景再现也没有。在深度挖掘之后,还需对汤显祖文化的价值再认识。在我看来,汤显祖
-
"荆公新学"与王安石散文的风格
-
作者:马茂军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文学观 散文风格
-
描述:本文从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与文学观的关系入手,认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的文学观和散文风格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文学观的功利性、实用性、附庸性,散文的古奥深遂的艺术风貌和拗折劲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