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牡丹亭》传播研究述评
-
作者:曾琪 黄建荣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理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受众 受众 汤显祖 汤显祖 演出形式 演出形式 新世纪 新世纪 文本 文本 白先勇 白先勇
-
描述:进入21世纪,戏曲界一个热点事件是白先勇先生策划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巡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青年人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使得看《牡丹亭》、谈昆曲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时尚。
-
从《牡丹亭》看传统文学的现代接受
-
作者:李艳萍 来源:大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期待视域 期待视域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 视域融合 视域融合
-
描述:当代语境下,戏曲艺术日益衰败,可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却一再掀起昆曲潮流,是什么让青春版成为当代人乐于接受的形式呢?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方法论为基础,以期待视野、文本视域和两者的碰撞为理论原点
-
柳宗元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
-
作者:杨再喜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宗元 柳宗元 接受拐点 接受拐点 开拓者 开拓者 王安石 王安石
-
描述:提并论。王安石能够在心灵上走近和接受柳宗元,揭开历史的真正面纱,其根本原因在于:作为文学家,他与柳宗元的文学思想一脉相承;作为政治家,他与柳宗元在人生经历和道德才能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由此引发了精神上
-
《疗妒羹》对《牡丹亭》的接受
-
作者:茅海行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 文人 文人 吴炳 吴炳 李渔 李渔 主人 主人 俗 俗
-
描述:种新词,
-
《牡丹亭》文本阅读与接受的特点及意义
-
作者:朱伟明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研究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 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 士大夫文人 士大夫文人 价值与意义 价值与意义
-
描述:《牡丹亭》问世四百余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读者与观众,成为著名的文学经典与舞台经典。与《牡丹亭》的演出史相比,其阅读史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价值。因为舞台演出可能转瞬即逝,而文学经典则以无时间性的存在方式代代相传。应该说,正是《牡丹亭》的文学经典地位
-
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综述
-
作者:刘新文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逻辑 周礼全 自然语言逻辑 形式逻辑 逻辑学家 思想 传播 应用问题 中国 先生
-
描述:周礼全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综述
-
广播戏曲主持人应是多面手
-
作者:何林 来源:视听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节目主持人 广播电台 戏曲艺术 群众性 不景气 欣赏性 传播 策划
-
描述:戏曲的生命力和根基在于群众,虽然当前戏曲面临困难和不景气,但希望仍在。广播以声音来传播节目,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主持人,可充分利用广播的优势,主动策划、安排各类节目,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节目
-
“裤口窄”之类
-
作者:徐文彬 来源:江苏政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脸谱图 现代社会 思想作风 帽檐 实事 传播 自由主义 整顿 逼真
-
描述:,给那些只会传播小道消息,到处家长里短,搬弄是非,不干实事的人画了一幅极其逼真的脸谱图。
-
“长舌妇”,自卑作怪
-
作者:周立波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机关工作 传播 寒山 长舌 八卦 宋朝 人际关系 消息 发布
-
描述:王安石的《拟寒山拾
-
最早向日本传播治印技艺的人
-
作者:凌士欣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曹洞宗 中日文化交流 篆刻艺术 审美风尚 艺术语言 汉印 印章艺术 日本书法 明治时期 技艺传授
-
描述:最早向日本传播治印技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