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作者:吴世英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对比  阅读  诗歌  借景抒情  王安石  解析  情感  赏析  不同之处 
描述:诗歌对比阅读原创训练题
几个标本,一柄标杆:欧阳昱诗歌印象
作者:杨邪  来源:延河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欧阳  澳大利亚  大学生活  小说家  三十年  标本  标杆  翻译家  创作方式 
描述:断地变得高大、强健起来。在我的概念中,诗人欧阳昱与小说家欧阳昱是两个人物,后来又多了一个欧阳昱,那就是作为翻译家的欧阳昱。翻译家欧阳昱给我的印象是极其勤奋的,因为他在中国出版的中文译著,比如《女太监
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
作者:赵建梅  来源: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研究  中国  绝句  情感  语言 
描述: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与语言特色
《周易》和中国诗歌的内在机制(续)
作者:潘世秀 王志明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中国诗歌  内在机制  二重体  意境创造  《易》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古代文论  魏晋南北朝 
描述:提出;“意境说是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与文论研究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孕育于魏晋南北朝,《文赋》为其理论渊源,《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开了先河;形成于唐;广泛运用并发展于清;至今沿用不衰,文艺评论的实践中已经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这一论点在《大会简报》作了详尽的具名报导,又以大会共识写进了大会报导,公开发表。1983年,笔者又在广州珠岛宾馆举行的第三次全国古代文论学术讨论会上就此课题作大会发言;自1981年起,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的系列研究论文,有的论文已被列入文献题录。上述报告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多次被引用。笔者对《周易》的研究正是从对意境学说研究所引发的。在追本溯源,前顾后瞻中发现,意境创造同《周易》的内在
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作者:李丽华 吴宝忠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李清照  佛教的影响  佛教思想  谈佛  王安石  艺术风格  辛夷花  《辋川集》  文学创作 
描述:谈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丽华吴宝忠自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已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
试论中国诗歌与谜语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作者:任蒙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谜语  中华民族  源流  文化史  表现手法  隐语  王安石  郭沫若  文学性 
描述:诗歌和谜语,在我国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抑或是这两种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长期以来分别处于“雅俗”悬殊的地位,人们才忽略了对它们的共同源流、相互影响和发展的研究。本文对此试作一次粗略的寻考与浅探。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性教学
作者:华建新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审美性  古典诗歌教学  建功立业  王安石  教学方法  审美能力  审美空间  作品  艺术美 
描述: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性教学
愿人们远离邪教之害:访中国反邪教协会副秘书长李安平
作者:暂无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北京)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邪教  邪教  中国  中国 
描述:愿人们远离邪教之害:访中国反邪教协会副秘书长李安平
对农村青年诗歌作者的几点希望——高扬同志给吴振华同志的信
作者:高扬  来源:诗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王安石  青年农民  农民诗人  艺术水平  女青年  农村青年  作者  思想水平  青年人 
描述:我们热诚向广大写诗的同志推荐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高扬同志给团省委书记吴振华同志的信。这封信中的意见虽是就农民青年诗歌作者的情况而发的,但各方面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和诗歌作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作者:尚田 涂瑞霞  来源:江西人事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家  生平事迹  中国 
描述: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