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史·食货志》纠误
作者:戈春源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食货志  《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丰九域志》  宋史  《续资治通鉴》  读史方舆纪要  《太平寰宇记》  教学参考  行政区域  河南道 
描述:宋史·食货志》纠误戈春源《宋史》卷173《食货上》引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陈靖关于务农积谷的奏请中,有下列数言:今京周环二十三州,幅员数千里,地之垦者才十二三.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着重号为笔者
1997年宋史研究概况
作者:张彤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研究  河南大学学报  北宋东京  文集  中国史研究  宋高宗  王安石变法  《历史研究》  《史学月刊》  洛蜀会同 
描述:1997年宋史研究成果颇丰。《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祝寿文集》)和《宋史研究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年会文集》)共收有经过筛选、有较高水平
一九九一年宋史研究概述
作者:张其凡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研究  宋代文化  学刊  司马光  钱荒  王安石  选编  中州  朱熹  北宋 
描述:华《范仲
近十年来宋史研究概述
作者:强胜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研究  学刊  王安石变法  中州  斧声烛影  近十年  司马光  北宋  先南后北  科举制度 
描述: 长期以来,人们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评价颇为低沉,或言其时封建社会已进入没落时期,或言宋朝是一个衰落、屈辱、腐败的朝廷,这种评价多缘于政治的、军事的估价,而忽视了经济的、文化的多种因素的考察,故不免带有片面性。近十年来,许多史学工作者综合考察了宋代社会,对宋朝的历史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 经过认真的研究,人们发现宋朝的版图虽然没有汉唐那么大,但确实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转折点,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新的特点。
宋史中几个问题的浅见
作者:刘方速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彬  王安石  宋太宗  几个问题  农民起义军  宋太祖  邵伯温  都部署  熙宁  神宗 
描述:本文对曹彬歧沟之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与“失地七百里”的关系、杨么通刘豫之事的评价等宋史中的几个问题作了分析。
1993年宋史研究概况
作者:张彤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研究  河南大学学报  金匮之盟  经济史研究  民族关系  杯酒释兵权  王安石变法  商业信用  《史学月刊》  中国史研究 
描述:1993年宋史研究概况张彤1993年宋史研究数量大致与去年持平,质量上水平高低各不相同,但从总体看还是有一批高水平的文章。专著有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4月出版),张邦伟
1996年宋史研究概况
作者:张彤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研究  《史学月刊》  河南大学学报  经济史研究  社会生活史  宋代妇女  王安石变法  人物研究  历史教学  中国史研究 
描述:1996年宋史研究概况张彤1996年宋史研究成果颇丰。9月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会议研讨范围广泛,新的领域渐为人重视,商榷意见增多,呈现出较为活跃的局面,集中体现了宋史研究
1987年宋史研究概况
作者:吴旭霞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经济  中国史研究  研究概况  史学界  吏治  制度  政治史  白文  王安石变法  具体情况 
描述:1)认为祠禄制度创始于大中祥符年间,是种“佚老优贤”的职官制度,加深了宋代吏治的腐朽。同时,对获取祠禄官的条件作了分析。程民生《宋代内库的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名列胡布斯“中国慈善基金榜”八强
作者:暂无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募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  初级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  慈善基金  慈善基金  中国  中国  《福布斯》  《福布斯》  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  透明度  透明度  党中央  党中央 
描述:2009年11月18日,《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了“中国慈善基金榜”,它以透明度、效率、治理结构和可持续性为主要指标,评选出2008年度中国十佳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与十佳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在全国性公募
中国书法教育开辟新路:记书画家吴炳伟教授
作者:王金育  来源:收藏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授  书法家  生平事迹  中国  教育 
描述:中国书法教育开辟新路:记书画家吴炳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