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公新学"与王安石散文的风格
-
作者:马茂军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文学观 散文风格
-
描述:本文从王安石的思想体系与文学观的关系入手,认为“荆公新学”对王安石的文学观和散文风格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形成文学观的功利性、实用性、附庸性,散文的古奥深遂的艺术风貌和拗折劲健的特点。
-
荆公晚年耽于佛屠辨
-
作者:许怀林 吴小红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退隐 谈佛 用世 关注社会
-
描述:机,退隐后的王安石也并非只栖心释梵,而是密切关注社会,因此,晚年的王安石对佛教也是有所去取,以用世为要。
-
苏轼苏辙对荆公新学的批判
-
作者:王书华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新学 蜀学
-
描述: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是北宋中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术派别。苏轼兄弟出于从指导思想上否定王安石变法、廓清蜀学的发展道路、与新学争夺儒家道统的正统地位的动机,对新学展开了学术批判,其批判集中在新学搞
-
李壁注荆公诗考论
-
作者:汤江浩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壁注 考辨
-
描述: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著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及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
-
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
作者:肖永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发展阶段 理论特点 道德性命
-
描述: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
经学视阈下的荆公新学论略
-
作者:高明峰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学 荆公新学 王安石 经世致用 道德性命 杂糅百家 解字通经 穿凿附会
-
描述:上地位而言,一方面终结了汉唐注疏之学,确立了以《三经新义》为代表的义理之学;另一方面,掀起研治道德性命之学的风潮,为宋学的转型,即由义理之学转向性理之学作了铺垫。
-
汪藻文集及其四六文存佚
-
作者:施懿超 来源:文献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六文 汪藻 存佚 文集 自然流畅 集大成 王安石 高水平 承继 写作
-
描述:渡之际,可谓发展到极致,在汪藻手中,用骈体写作公文已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其制诰代言之文尤其出色。汪藻四六文已跻身于宋代四六文最高水平之列。
-
宋本《李太白文集》三题
-
作者:房日晰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敏求 李阳冰 文集 宋本 王溥 乐史 乐府诗 翰林 太白 吴兢
-
描述:,是何人所编,不得而知。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甚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
考《临川先生文集》误收欧阳修诗一首
-
作者:寿勇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集 临川 误收 欧阳修 宋刻本 明刊本 王安石
-
描述:写,实为不妥。
-
宋人文集编刻及流传丛考
-
作者:王岚 孙钦善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集 目录学 古籍版本学 戴复古 《四库全书总目》 对后世的影响 王安石 范仲淹 司马光 问题的探讨
-
描述:古籍版本学建设,还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