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9)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7)
地方文献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6)
2006(7)
2005(2)
2000(2)
1999(3)
1998(3)
1996(4)
1995(2)
1994(1)
1986(1)
按来源分组
阅读与写作(3)
山西老年(2)
天津教育(1)
广西市场与价格(1)
语文知识(1)
语文建设(1)
现代经济信息(1)
湖南林业(1)
食品与生活(1)
社科纵横(1)
·情趣·意趣——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作者:陈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体验  审美直观  审美领悟  审美趣味  美感效应  文学接受    王安石  情感体验 
描述:·情趣·意趣——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效应
意、、神、色的统一——读科莱特的三篇小说
作者:罗国祥  来源:法国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主题思想  艺术魅力  小说  人生意义  戏剧家  西方文学作品  丈夫  心理气质  贵族 
描述:读者。为此,我们从偌大的法兰西文苑中选采了科莱特培植的几朵小花儿。
在奏刀:论明清印人在篆刻过程中的生命体验
作者:方建勋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家  生命体验  明清  文化素养  指称意义  人文情怀  周亮工  国子监 
描述:印人最早出现于何时?清代周亮工的《印人传》,有一则记录,说的是有关于明代文彭在南京国子监任上时购石自刻印章之事。后人便因此将文人自
天然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教并重的宗
作者:冯焕珍  来源:现代哲学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函昰  曹洞宗  妙明真心  禅教并重 
描述:天然函是禅师是明末清初岭南曹洞宗的高僧,在他的弘化下,曹洞宗风大振,僧俗奔凑如云。本文从函昰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阐教并重的宗观入手,说明他之所以能在明末清初之际摄受数千僧俗,乃是因其具有深彻的悟境
意、、神、色--整理《牡丹亭》浅识,兼谈臧晋叔改本
作者:傅雪漪  来源:戏剧学习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意、、神、色--整理《牡丹亭》浅识,兼谈臧晋叔改本
笔墨追宋明 艺发新枝——清人乐钧《耳食录》艺术谈
作者:胡子远 赵伯英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人  笔记小说  华夏民族  司马迁  阅微草堂笔记  艺术形象  多角度  多侧面  统治者  清代文学 
描述: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奇联巧对添情趣 马年品嵌马联——马年马联源考
作者:夏民安  来源:城乡建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杜甫草堂  “唐宋八大家”  《长恨歌》  成都武侯祠  《琵琶行》  “信”  对联  电影片名  卓绝千古 
描述:奇联巧对添情趣 马年品嵌马联——马年马联源考
其文相近 其各异——细品《游褒禅山记》与《石钟山记》
作者:李兴茂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石钟山  王安石  游记散文  苏轼  中国古代  表现手法  感性  地理沿革  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先考察所游地的地理沿革,再写实地的游
深人无浅语 慧心无直笔——《游褒禅山记》“理”指摭
作者:祁兵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通变  为学  鸟兽  直笔  无物  游学  深思 
描述: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