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27)
报纸(2181)
学位论文(139)
图书(80)
会议论文(4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84)
历史名人 (1609)
非遗保护 (28)
红色文化 (16)
宗教集要 (14)
才乡教育 (11)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3(377)
2012(633)
2011(515)
2010(531)
2008(531)
2007(351)
2006(218)
2005(170)
2003(88)
1997(4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8)
上海戏剧(91)
艺术评论(17)
戏剧之家(15)
东方艺术(14)
安徽文学(下半月)(13)
剧作家(6)
学术界(2)
昆明学院学报(2)
青年作家(1)
牡丹亭》是“戏文”还是“传奇”
作者:曾永义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新传奇  汤显祖  宜黄腔  戏曲研究  曲牌  联套  海盐腔  南北曲  水磨 
描述:前言汤显祖《牡丹亭》是旷世之作,无庸置疑。但是它为什么会拗折天下人嗓子,它原本用宜黄腔歌唱还是昆山水磨调歌唱,都成了学术问题,现在还争论不休。笔者对此也写过两篇文章,其一是《论说拗折天下人嗓子
关于《牡丹亭·蝶恋花》的一些闲事
作者:陈均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昆曲  柳梦梅  断句  红楼梦  自述  作者  白先勇  西厢记 
描述:;作者自述"时的情景,就是那种"吾诗已成",虽神鬼亦"不能把
牡丹亭》曲谱流变探析
作者:冯芸 周荟婷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曲谱  工尺谱  五线谱  昆曲  汤显祖  格律谱  简谱  流变  探析 
描述:一、《牡丹亭》在昆曲舞台的滥觞:从改编到订谱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的《牡丹亭》,乃"绝世奇才"汤显祖的至情之作。文稿始成,便在社会上形成了洛阳纸贵,"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1
汤显祖泪著《牡丹亭
作者:鲁可  来源: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柳梦梅  书房  中午  老夫人  后花园  创作活动  道爱 
描述:汤显祖写《牡丹亭》入了迷,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一天中午给他送饭,书房里竟空无一人,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也
亦邃亦阔 有学有术:从第二届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近年昆曲
作者:王宁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动向  新时期  研究思路  牡丹亭  苏州大学  学者  海内外  大学生 
描述:广为学界瞩目的第二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4日至7月7日在苏州市图书馆举行。这是继2003年11月在昆山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昆曲学界的又一次盛
《西楼错梦》欠分明:试从此剧唐涤生的创作困境
作者:区文凤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困境  演出剧目  剧团  情节  曲词  反封建主题  爱情  主要矛盾  九天玄女  牡丹亭 
描述:外,其后大概只再演出过两场:一场是1959年2月14日在长沙湾道球场演出,这是仙凤鸣剧团在那里演出棚戏中的一场;另一场是仙凤鸣剧团为星岛日报及成报主办的济贫运动的演出,具体演出日期却无法确定。
牡丹亭》与人生仪礼
作者:吕文娟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仪礼  人生仪礼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婚姻形式  婚姻形式  每个人  每个人  明代  明代  古代  古代  具体情况  具体情况  订婚  订婚  死者  死者 
描述:具体情况有所变更,
试论《牡丹亭》中的情
作者:孙文静  来源:文学教育(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遂昌  遂昌  柳梦梅  柳梦梅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爱情  爱情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罗汝芳  罗汝芳  力量  力量 
描述:厚望,尽管辞
汤显祖《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描写
作者:王小琴  来源:芒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柳梦梅  柳梦梅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封建礼教  封建礼教  戏曲创作  戏曲创作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临川  临川  至情  至情 
描述:》,合称"川四梦"或"玉
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梦幻美之比较
作者:颜翔林 沈虹  来源: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杜丽娘  杜丽娘  传统礼教  传统礼教  性心理  性心理  个体意识  个体意识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情感符号  情感符号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转向梦幻境界去表现他的心绪、欲望。被压抑的心理成为他艺术的动力和张力。二、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是“两梦”的审美追求。汤显祖以写梦的方式描写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相恋的爱情过程,展现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传统礼教的抗争,歌颂追求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意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也是以情爱为表现内容,以梦幻的艺术方式描绘青年男女对传统礼教的反抗和他们个体意识觉醒,肯定了他们情感世界的合理性。三、悲喜剧的和谐统一是“两梦”的完善结局。两部作品的开头部分似乎都给人压抑、紧张感,这种开端的故作悲剧的技巧,其意正是为了衬映喜剧的结局,使剧作构成悲喜剧的和谐统一,使喜剧占有主要地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