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42)
图书(134)
学位论文(103)
报纸(92)
会议论文(5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89)
地方文献 (22)
才乡教育 (10)
地方风物 (1)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4)
2013(95)
2011(132)
2010(106)
2006(82)
2005(60)
1997(34)
1987(41)
1960(12)
1936(13)
按来源分组
湖南政报(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读《李绂与〈陆子谱〉》
作者:李尚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子  李绂  中国封建社会  历史时期  康乾盛世  理性思维  心学思想  继续发展  内在逻辑  统治者 
描述: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呈现出康乾盛世的繁荣,而且也在学术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初,统治者把朱子确立为官方哲学,致使清前期陆王心学思想中理性思维的光辉逐渐黯淡无光。但陆王学术
之“心”试解:[陆九渊]
作者:胡家祥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心学 
描述:之“心”试解:[陆九渊]
我国早期官教育的历史价值
作者:陈水德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  民族教育  教学教法  伦理道德教育  文字  形成与发展  记》  历史价值  周礼  早期教育思想 
描述:的产生和完善我国先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方块体文字。但我国早期的文字却是在将遍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孤立地断断续续地产生,它并未能形成系统规范的文字。这可从最早孕育文字胚胎管窥一斑。如半坡遗址的陶文符号,及近期于长江流域出土的象形陶文和西安附近发掘的象形甲骨文.均属于三代以前的草创之作。然自虞夏以后,随着民族教育的兴起、文字和教育一旦结合,我国文字就摆脱了其草创阶段,而进入了其成熟阶段。我国早期教育.并非一开始就是文字教育。而主要的是靠直观式的器具教育。最初.人们以声教为形式,声教即乐教,靠日耳相传.用器乐传授。这是最易于被人所接受的便捷教法。至殷代,这种教法趋于完备,如殷代设大学、小学传教。大学田曾宗.为乐教;小学日序,为射教。射教是在乐教的基础上发表起来的,皆为器具之教。因此,殷代教育尚未完...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
作者:吴立群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尊德性  道问  进德 
描述:,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吴澄认为,为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熊宗立在妇产科的成就初探
作者:林慧光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熊宗立  妇产科  《妇人大全良方》  不换金正气散  妇人良方  黄连解毒汤  熊氏  病证分类  陈自明  五苓散 
描述:熊宗立在妇产科的成就初探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福州350003)林慧光熊宗立(约1415~1487年),名均,字道轩,别号勿听子,福建建阳人。其祖辈熊彦明为元代名医,故有家学环境。宗立幼时多病,喜读
中国医学妇产科奠基者陈自明
作者:蔡景峰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明  妇产科  妇人大全良方  妊娠  中国医学  对外贸易  外科精要  北宋时期  现代医学  宋高宗 
描述: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建都(称为南京),史称南宋。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由于当时战争主要在北方进行,江南处在相对的安定状态,工商业和农业得到相应的发展。当时的对外贸易也相当发达,经济与文化呈现一时的繁荣。先是在北宋时期,我国已经发明了活版印刷术,为书籍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基
从天文到人文:汉唐长安城规划思想的演变
作者:李小波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长安  唐长安  法天象地  周易  周礼 
描述: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都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体现。汉长安城法天象地 ,焕若星辰 ;唐长安城周易礼制 ,政通人和。其规划思想反映了从天文到人文的转变 ,前者敬“天道” ,后者重“人事”。
周公制礼作乐的历史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牟艳丽  来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公  制礼作乐  周礼  雅乐  礼乐文化 
描述:周公制礼作乐,创造了超越夏商的礼乐文明,就此,礼乐文化的一切重要方面,都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被打上了文明社会的印记。这种新的文明模式,不仅是对夏、商文化的改造,而且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礼经看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作者:田沐臣 马增强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礼经     
描述:先秦文化的整体性表现为礼乐文明,礼在当时的功用几乎是万能的、无所不包的。尤其是在以“尊礼文化”[]为特点的西周时期,礼是治国之本,规范着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政治法律的根本指导原则。对此,礼经作了
名分与权利——“娶”字意义的文化演进与言语运用
作者:丁素红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宗法制  名分  权利  周礼 
描述:“娶”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意义具有不同的变化。《左传》作者在运用中利用其特定的文化意义为自己的文本叙述构成一个文化评价系统,衡量着人物的行为表现,预示着事件的发展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