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成教语文教法课的创新思路
-
作者:刘聪颖 来源:中国成人教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法课 创新思路 “庖丁解牛” 文学作品 教学实践 《牡丹亭》 成人高等教育 中文专业
-
描述:中学进行宴习、见习。通过调查,我发现很多中学生并不热爱文学,本应在文学的氛围里享受浪漫和激情的中学生却不再有诗意的情怀。
-
说课文稿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例谈
-
作者:李铁军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写作格式 五代十国 中央集权 知识结构 周世宗 北宋初年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分裂割据
-
描述:说课文稿的写作格式与要求例谈
-
对课标教材中《北宋文官像》的疑惑
-
作者:丁要贤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官 北宋 课标教材 王安石变法 第1课时 教科书 新课标 人教社 武官 历史
-
描述:在讲授人教社新课标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时,我对其中的一幅插图《北宋文官像》(P55,见左图)产生了疑惑。图像并不清楚,我不能作肯定的判断,但图中的官员似乎手拄宝剑
-
刍议初中语文新课导入的策略
-
作者:王从强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 调动学生 导入语 吸引学生 王安石 学习新知识 课文导入 孔乙己
-
描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人新课极为重要.教师在一节开始的时候精心设计导人语,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美好气氛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新课导人的有效方法.
-
李浩 师德四维 课比天大
-
作者:钟艺 来源:时代人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德 时代人物 大学生 高等教育 四维 高考制度 大学老师 人才培养 中国大学 服务社会
-
描述:的研究,以唐代文学为核心,并逐渐过渡到对唐代文史和园林艺术,进而对整个中国文学进行点面结合的思考。
-
在课堂上播下发现和创新的种子
-
作者:王敏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发现 教师 王安石 课堂 大学生 语文课 两山 鼓励 保护
-
描述:语文课需要发现,需要创新,这就如同王安石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营造的境界。"绿"是学生自身的发现和创新意识,"一水"
-
疼痛的芦苇:读李浩的《课比天大》
-
作者:杜爱民 来源:美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代“乌托邦”与没有围墙的大学之间,与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现实情况所突显的问题性和问题意识都大异其趣。
-
疼痛的芦苇:卖李浩的《课比天大》
-
作者:杜爱民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芦苇 疼痛 大学使命 “乌托邦” 大学精神 中国语境 学校自治
-
描述:,目前,用下定义的方法无法得到谁都承认的结果,但这并不妨碍围绕着大学所形成的对话交流共同体的生成。也许正因如此,李浩先生才会有对于《课比天大》的言说。
-
石小梅的探索与追求
-
作者:郭汉城 谭志湘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梦梅 昆曲 少年 江苏省 牡丹亭 表演 探索 生活化 母亲 演员
-
描述:谏君,将儿子送到好友齐大夫鲍牧家寄养,以保伍氏一脉宗(?)。石小梅在此折戏中饰演伍子。她扮演的伍子稚气可鞠,而又蕴含着一股
-
论汤显祖的创作历程和理论追求
-
作者:夏写时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论汤显祖的创作历程和理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