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见”与“相”的代用法
作者:李其俊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词  答司马谏议书  代用  古汉语  可译  第一人称  王安石  上下文  主动句  吕布 
描述:“见”实际上倒置动向之前,“卓几见杀”意即“卓几杀我”。“见恕”即“恕我”。一般认为是因为动词“见”的活用。“相”,表示代时,也是居于动词前。“相”的代用法,大致分为两种。第一,如果它后面的动词
从北宋后期文坛看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变法与反变法
作者:范宁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学创作  政治斗争  变法  苏东坡  欧阳修  黄庭坚  地主阶级  神宗  苏轼 
描述:皇帝
坚持变革 矢志不渝——读王安石的《后元行》
作者:石泉 刘永珍 王蔼苓  来源:老年学习生活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坚持变革 矢志不渝——读王安石的《后元行》
试论宁元祐期间苏辙的政治思想
作者:范为之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辙  政治思想  王安石    经济的  司马光  老子  经济运动    士大夫 
描述:作者认为苏辙的政治思想与宁新政中的王安石和元祐化中的司马光的观点不同。他批评新政借用各种名义盘剥庶民私财,控扼富民经济的发展,利用国家权力干扰正常的经济运动秩序。苏辙的目的是为实现老子的“无为
一枚不见记载的宁铅钱
作者:窦世强  来源:内蒙古金融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铸钱  食货志  宋神宗  记载  宋史  王安石  铜钱  白铜  金属 
描述:宁四年(1071年)。据《宋史·食货志》
锤炼词句,让语言灵动
作者:冯述田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语言  灵动  动词  阳光  句式  自行车  词句  词语  选择 
描述:【一技】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王安石写过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那个"绿"字,使全诗增色不少。王安石在写诗时,一开始写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学苑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历史  中国  北宋 
描述: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虚构”中的事实-宋笔记小说中的“宁兴学”
作者:李屏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笔记小说  宁兴学  王安石  司马光  人品 
描述:度上是由王安石性格的弱點造成的。
一鸟不鸣山幽?
作者:小撰一  来源: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钟山即事》  艺术效果  中国  古诗  古代文学研究 
描述: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中有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幽。”写“幽”为人称颂。王安石《钟山即事》则写“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幽。”忽略了鸟鸣反衬“万籁俱寂”的艺术效果。——小撰一稿
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读叶坦《大变法
作者:欧薇薇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法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变法  中国历史  消极作用  专制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角色转换  经济思想研究 
描述: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读叶坦《大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