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文学与运动群众——从两次奇特的农民诗歌运动谈起
-
作者:孙兰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 周礼 奴隶制 林彪 孔丘
-
描述:运动文学与运动群众——从两次奇特的农民诗歌运动谈起
-
《庄子》中的墨学
-
作者:孙以楷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庄子 墨子 影响 周礼 仁义 非攻
-
描述:生以反战。(5)《庄子》中多处散见墨学观点。另外,庄子多次批评儒墨之辩,是针对诸子争辩现象而发。
-
凤兮凤兮何去来——从《论语》看孔子的仕隐情结
-
作者:孟庆茹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仕隐情结 道 周礼 仁政
-
描述:《论语》记载了孔子对隐逸问题的深刻思考。孔子的基本仕隐观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但救世精神及仁政理想又使孔子突破其仕隐观的束缚,积极求仕。最后,孔子在理想成空的情况下怀道归隐。使孔子实现从仕到隐这一人生转折的是中庸思想,仕隐情结伴随孔子的一生。
-
说“贿”
-
作者:王英成 来源:陕西审计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财物 解释 周礼 金玉 动词 表示
-
描述:说“贿”王英成贿”字本作财物解,《说文》周礼注曰:金玉日发,布帛日贿。”或作动词用,表示以财物赠人,并无贬意,不具有现在的解释。那么古时有没有贿赂行为呢?有!最著名的就是殷商时的西伯侯姬昌纣王囚于麦
-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
作者:廖群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易 周易 占筮 周礼 左传 国语
-
描述: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
春秋贵族“出奔”所见之周人国家观念
-
作者:巴新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贵族出奔 国家观念 周礼 天下观念 宗盟政权 一体化创新
-
描述:新的结果。周人并无狭隘的国家观念。
-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问题思考
-
作者:黄铸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中庸 道德准则 周礼 宗法等级制 哲学
-
描述: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孔子讲中庸的政治目的就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对中庸之道深入进行一番批判性的研究,并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
-
档案、图书、秘书界关于“天府”研究评述
-
作者:丁海斌 来源:档案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府 周礼 职官 机构 库房 学术严肃性
-
描述:本文对档案学界及图书馆学界等关于天府问题的争论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一个研究团队三代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从这一问题出发,提出了关于学术严肃性的反思。
-
周公制礼与中国传统工艺制度的思想基础
-
作者:徐东树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共有理念 制度分层 德治 工艺 二度规范系统
-
描述:内涵、功能形成一个有着内在深层意义结构的符号系统。周代这种造物的文化性格是对商物整体功能的改造,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即确立了物质形式体系背后超越自然语言符号的二度规范系统,这个规范限定了中国造物演化的大体方向。
-
“礼”与“仪”
-
作者:吴倩倩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仪” “礼” 中华民族 先秦时期 礼仪 周礼
-
描述:,象用祭器豆中食物祭祀神祖之形。“礼”的本义是祭神。《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徐锴注笺:“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后来“礼”引申为规范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古代典籍对“礼”的内涵有丰富的论述,例如《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汉书.公孙弘传》:“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儒家文化中的“礼”,既是道德的标准、是非的准则、教化的手段,又是政治关系与人伦关系的定位体系,集思想、政治、文化于一体。“礼”的内容广泛,包含礼义、礼乐、礼仪、礼俗、礼制、礼教等方面的涵义。古代的“礼”在道德、政治、教育、军事、宗教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礼记.曲礼》所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