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新闻评论的深度与广度
作者:钟祥  来源: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闻评论  精神贿赂  深度与广度  格言警句  王安石变法  社会现象  领导干部  评论文章  事物的本质  《人民日报》 
描述: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理论与事实相结合 ,纵向剖析与横向联系相结合 ,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
阮大铖批评论
作者:邱建新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论  阮大铖  明末清初  章太炎  五言古诗  文学史  散原  陶谢  诗歌  汤显祖 
描述:风靡一
王安石在皖经历散考
作者:陈友冰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舒州  诗文创作 
描述:王安石任舒州三年,是他任地方官时间较长一次,也是他为解除农民困苦、破解当时经济困局思考最多的时期之一.可以说,后来变法的一些政治设计,在舒州任上已具雏形.文章主要就其在舒州任上经历及其前后在皖诗文
第四个十年:中国散文的新崛起——兼中青年散文作家的创作
作者:范昌灼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作家  中国散文  中青年  作品  王英琦  贾平凹  古镇  腰鼓  安塞 
描述:,这十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散文这一“老资格”的文学品类,同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其发展速度虽然显得有些缓慢,但无论是作品质量的提高,还是作者队伍的壮
吴曾祺《涵芬楼文》之“创作主体论”浅析
作者:兰培  来源:前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作家修养  识见  笔力  意匠  性灵 
描述:吴曾祺的《涵芬楼文》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发掘、概括吴氏以“识见、笔力、意匠、性灵”为核心的作家修养理论,探析其中的理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
立足当代适应观众——《扈三娘与王英》对当代京剧创作的启示
作者:江俊绪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立足当代适应观众——《扈三娘与王英》对当代京剧创作的启示
走近张宝玺
作者:刘洋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运河    作家  通州区  政府官员  作协  沉底  修改意见  作品  接班人 
描述:字的大作仍在打磨中。也只是在他出屋处理紧急公
中国家禽业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在大连召开
作者:邹剑敏  来源:中国家禽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事会  家禽业  第二次  大连  理事长  协会  开幕词  会议  黄松  作协 
描述:中国家禽业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于8月29日—9月3日在大连召开,有100多位理事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副理事长杨国华主持,理事长陈耀春致开幕词,秘书长黄松滨作协会成立两年以来的工作报告。
陈寅恪在晚年(外一首)
作者:程维  来源:老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寅恪  晚年  眼睛  中国当代  汤显祖  现在时  临川四梦  庄重文学  长篇小说  作协 
描述:~~
丁玲办《中国》
作者:王增如  来源:江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丁玲  中国文学    中国作家  作协  编辑部  文学作品  牛汉  长篇小说  出版社 
描述:是我1985年9月14日的一段日记,那一天是星期六,丁玲在协和医院住了整整两个月,刚刚出院后的第三天。24天之后,10月8日,她因急诊再次住进协和医院,一入院医生就下了高规格的医嘱:按“病危”护理!那一次,老太太住进去就再也没有出来。 我不是《中国》正式的工作人员,但是我耳闻目睹了它创办的经过,并且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二十多年来,我常常想起丁玲那句话,觉得有责任把我所知道的“丁玲办《中国》”披之于世,展之读者。我想,它不仅是丁玲晚年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章。 《中国》创刊于1985年1月,到1986年3月逝世,丁玲做了15个月主编。此后,《中国》又艰难地生存了8个多月,到1986年底夭折,一共出版了18期。 创办《中国》,是丁玲晚年除写作以外耗神费力最多的一件事情,她把对繁荣中国文学的期望寄托于《中国》,把投身改革的热情付诸于《中国》,把“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勃勃雄心,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