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送别诗中观唐诗风貌
-
作者:连小华 来源:山西青年(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风貌 送别诗 中观 《别赋》 柳永词 郑思肖 王安石 宋诗
-
描述:柳萧”“西风萧瑟入船窗”“花落一杯酒,月明万里心(郑思肖)”伤情悲绪。唯王安石“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别人评说:“有唐诗风调”。那么。唐代送别诗又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通过小部分诗歌的阅读
-
许浑诗对宋人的影响
-
作者:黄懿 来源:长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许浑 江西诗派 晚唐体 宋人 陈师道 宋代诗人 苏轼 诗歌流派 胡应麟 论诗
-
描述:许丁卯专门评论的论诗作品。宋代诗人刘后村说:"杜牧、许浑同时,然各为体。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
-
教案,应是一首流动的诗
-
作者:暂无 来源:国内外教育文摘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教案,应是一首流动的诗
-
杨炳麟自选诗
-
作者:杨炳麟 来源:诗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背叛 精神层面 悲情 黑暗 空间 选诗 放大 心灵 生活
-
描述:于这一刻拉紧、绷断 精细的齿轮齿合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 它的命运被机会改变了 永远休止!成为猝死的符号 是生活让它止步、让它放弃呼吸的自由 悲情揳入一座时钟的心脏 深埋的血案、地理性的巨痛与残障 细节清晰放大:人,无法全能 人类依傍青山绿水栖居 继之被巨石压垮 停下来容易,复活难! 不能被修复,不能重新运转 清理阴影比搬动废墟紧迫 人们要靠双手缝合这座钟记录的裂度 要从精神层面上预知下一个开始 时针、分针、秒针 凝固,像寄人篱下的孤儿 歌 唱 母亲的子宫里,用胎动 惬意地调整着躺姿,靠近 怦然的心动。
-
谈古代的集句诗
-
作者:朱安义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集句词 集杜诗 白居易 李商隐 李白诗 刘禹锡 韩愈 杜甫诗 古代
-
描述:集句诗是选摘他人诗文的成句,连缀成篇的一种诗。集句诗可以抒情言志,状物记事,虽是用别人的现成句子,但表达的是另一种思想情感。如文天祥的集杜诗《思故乡》:"天地西江远,(《送崔侍御》),无家问死生
-
关于《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吴凤雏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 “集唐” 出处 出处
-
描述:明人汤显祖传奇名著《牡丹亭》中,共出现"集唐"69首,历来未有将其出处(所集诗句之作者和所出之诗篇)全部注齐者。经大量查考证实:此69首(共280句)"集唐",分别集自129位诗家的270余首诗
-
《长生殿》传奇末尾的八句诗
-
作者:黄强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传奇 李商隐 末尾 读书札记 中国古代 牡丹亭 徐朔方 桃花扇 印刷本
-
描述:期以来
-
《闺塾》的“定场诗”和“下场诗”
-
作者:陆精康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闺塾》 “定场诗” “下场诗” 戏曲
-
描述:明清传奇每出戏的开头和结尾,皆有角色吟诵的四句韵语,称作“定场诗”和“下场诗”。《牡丹亭·闺塾》亦不例外。塾师陈最良上场,吟道: 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 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
-
论元人吴澄题画诗的特点
-
作者:王素美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题画诗 特点
-
描述: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题画诗相比,吴澄的题画诗有如下特点:能透视元画特点,把握元画的艺术精神;以画面为依托,讽谕时政、寄旨画外;借助画面宣扬其会合朱(熹)陆(九渊)的理学观点,将隐逸诗情付于画卷,使
-
“乌台诗案”前后的苏轼
-
作者:杨胜宽 来源:宜宾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二十年 王安石 宋神宗 合理建议 徐州 人生态度 政治斗争 湖州
-
描述: 宋神宗熙宁十年至元丰二年(1077——1079),苏轼先后被差任徐州和湖州的知州。在此期间,其讥讽新法的诗文视杭、密时期已大为减少。即使表达对新法及其推行者的不满,批评锋芒已大为收敛,时常流露出无力逆挽的莫可如何之心情;而其合理建议不被重视的牢骚,对二十年仕途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