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不怕先生怕后生”所想到的
-
作者:徐纯银 来源:学习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古文运动 北宋 王安石 登封县 文学家 文章内容 苏轼 唐宋 写作
-
描述:生,而是怕后生呀!"欧阳老先生的敬业和治文精神,实在令人可钦可叹。按说,他早年就以文章闻名天下,凭文章和韬略又做了大官,而且还有一批像苏轼、王安石这样的名人做门生,这样的"资历"哪个可比?凭他的才学
-
秦淮河畔的历史名人
-
作者:李之灏 来源:源流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淮河 李香君 王安石 南京城 唐代诗人 朱自清 政治中心 侯方域 东晋 贵族
-
描述: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唐诗是说东晋定都南京后(当时称建康),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等居住在秦淮河畔的兴衰变迁。当时王、谢贵族及其子弟均穿黑色衣服,这里遂被
-
雅逸园
-
作者:暂无 来源:开心老年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苏轼 奔小康 杜甫 韩愈 风箱 部落 佳酿 河山
-
描述:雅逸园
-
年过六旬也学艺
-
作者:廖原 来源:老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艺 唐宋八大家 负面心理 王安石 健康长寿 发挥余热 兴趣爱好 摄影 抖空竹 价值感
-
描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一生著作颇丰,退居江宁(南京)后,仍然热衷于读书、著述。他说:"无为久自苦。"此话不无道理。退休以后闲居在家,如果不发挥余热,无所事事,不仅心理上感到痛苦,还会产生老朽感
-
漫画《囍》字
-
作者:于德江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国民间 文学家 政治家 员外 宋代 传说 门窗 赶考 对联
-
描述:见到马员外家挂的走马灯上写一个对子:"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便脱口而出。主考官听了,连声叫好!连声赞绝!王安石考试后回家,又经过马家镇,想到走马灯上的对子帮了他很大的忙,便去马员外
-
辨“乞”
-
作者:李海英 来源:中国教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币 宾客 注释 人教版 王安石 语文 联系起来 商榷 古字 父亲
-
描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伤仲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课本中对"乞"的注释是"求,求取",笔者认为这一注释值得商榷。首先,若要推究"乞"字的最初意义则要与古字"气"联系起来。徐官《古今印史》中
-
永远的春节
-
作者:李琳 来源:考试(中考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节 青年 中华民族 新年 华夏 元旦 大年 社会潜意识 王安石 民族精神
-
描述:元旦》诗烂熟于心。每年末放寒假,就屈指盘算春节的倒计时来。越挨近年关,越是激动难耐,直如有几匹小鹿叩击心田让人彻夜难眠。待到除夕夜兴冲冲的试穿新衣新鞋,初一清早焕然
-
发现共同点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课堂气氛 慈禧 恺撒 历史课 王安石 问道 孙中山 欧阳修
-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三毛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
点化·模仿·抄袭
-
作者:金道行 来源: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创造 模仿 抄袭者 王安石 谈艺录 钱钟书 作品 柳宗元 无意识 司马相如
-
描述:写作是一种创造,但写作却无不从学习与模仿开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生动地概括了"下笔"(写作)的过程:"读书"(学)——"破"(仿)——"有神"(创)。
-
重字诗例说
-
作者:李盛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王安石 重复使用 表达 桃花 顶针 作者 夜雨寄北 黄鹤楼 思想内容
-
描述:古人作诗,历来把重字当做一忌。除了反复吟咏的古风,和有些顶针诗连环反复外,律诗、绝句均忌重字。特别是绝句,因为它字数少,犯了重字,内容、诗路就显得更窄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