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刘绍唐这个人: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李白)
作者:漆高儒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绍唐这个人: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李白)
文学巨匠诞生的历史必然:评邹自振《汤显祖及其“四”》[1]
作者:许怀林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邹自振  罗汝芳  文学家  世界文学史  临川文化  知识体系  激进思想  儒家经典  高尚人格 
描述:,与激进思想家李贽有交往,在丰厚的儒家经典、诸史百家知识体系中,承继了"学以为己"、"修身"、"明德"的优良传统,养成了端正做人、公直处世的品格节操,遇事唯理是求,坚守道义,不阿附权势。他顺着时代的要求,读书应举,然而科
作品的历史意识与作家的文学观念:评长篇小说《汴京断》(第
作者:王畅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文学观念  历史意识  历史题材  长篇小说  作家  司马光  文学作品  当代意识  小说创作 
描述:《汴京断》(第一部)是近些年来我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一部力作.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它并不是按照作家的某种文学观念,去筛选历史生活,甚至改造历史真实,以适应作家文学观念中的某种所谓“当代意识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重论杜丽娘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描述:通过以""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
因情成超死生:杜丽娘“情”“理”对立人生观的启示
作者:郑苏淮  来源:南昌高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情”“理”“法” 
描述:”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伤事怀人,哀语痴情:论《小山词》的"":[晏几道]
作者:刘传武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评论  中国  小山词 
描述:伤事怀人,哀语痴情:论《小山词》的"":[晏几道]
释戏的心理分析方法臆说--兼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比较
作者:郑传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弗洛伊德  心理分析方法  文艺创作  汤显祖  戏曲作品  心理过程  批评家  戏曲批评  戏曲创作  艺术思维 
描述:提起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我们首先会想到弗洛伊德。但只要稍稍注意一下我国古代的文艺批评就不难发现,汤显祖、谢肇淛等批评家早就提出了“因情成,因成戏”、“戏与同”等重要论断,王骥德、李渔等踵事增华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
作者:郭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述评  述评 
描述:评述吴吴山三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
诗穷莫写愁如海 酒薄难将到家——略谈宋代爱国诗人朱弁
作者:泽人  来源: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七年  朱弁  南宋  北宋  诗话  爱国诗人  王安石  苏轼  绍兴  文献通考 
描述:,不供饭食.朱弁谈笑
秋江雁影临川 游子归宗费踅旋(续)——汤显祖家族南迁客
作者:于永旗 李剑军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悦  汤静  流离伏匿  抚州  苏州 
描述:所(吴越国),国亡遂留钱塘不归"的汤静;作出蠡测:汤静因吴越王钱弘俶惧怕收留江南旧臣而开罪于赵宋,不得不流寓苏州,在嫉恨殷汤家族的樊知古(若水)成为宋朝江南转运使以后,再辗转"流离伏匿"抚州,时值北宋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