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54)
报纸(981)
图书(128)
学位论文(85)
会议论文(4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18)
地方文献 (752)
文化溯源 (14)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08(260)
2007(223)
2006(193)
2005(142)
2004(112)
1996(72)
1992(45)
1991(41)
1981(31)
1980(24)
按来源分组
抚州日报(76)
戏文(30)
戏曲艺术(23)
文献(22)
文学遗产(21)
南方文物(8)
书品(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当代学生(1)
上海远东出版社(1)
从“倚俪淡澹,切迭稽诣”看汤显祖在散文创作方面对蒋士铨的影响
作者:李逃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汤显祖  蒋士铨  影响 
描述:汤显祖与蒋士铨都同是明清戏曲史上的名家。众所周知,蒋氏在生平际遇、人品气节上与汤氏相若,在戏曲创作方面明显受其影响。但其实在戏曲创作之外,蒋氏在散文创作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汤显祖的影响。
从“至情”观到“情恶”观:试分析汤显祖戏剧作品中“至情”思
作者:宿东明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至情  情恶 
描述:汤显祖的戏剧至今仍具有着引人入胜的魅力,还具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系统而生动地展现了汤显祖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与态度,通过对这“四梦
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人的创作心态:以徐渭与汤显祖为例
作者:刘玉群  来源: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渭  汤显祖  文人创作心态 
描述:不同的个性气质可以使作家建立起不同的情感反应机制,不同作家的早期经历和个体人格发展情况必然要制约他们以后的心理结构和情绪倾向,不同的人格形态也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作家的创作心境。
戏曲《牡丹亭》里湯显祖的大“爱”情怀:汤显祖的爱情进化论
作者:周鑫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情至说"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晚期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其创作的传奇《牡丹亭》声名远著、影响深远.作品中所宣扬的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精神,在晚明乃至今时都掀起了层层波澜.特别是作者奋力讴歌并践行的爱情信仰“情之至”,更是
孙桐生与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晚清蜀中学者孙桐生研究
作者:程建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桐生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描述:同的人生观与"人情"观,使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著名作家和学者成为了思想和情感的旷世知音。
新发现的一首袁枚集外诗
作者:徐国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枚  吴嵩梁  题咏 
描述:清嘉道诗人吴嵩梁的《新田十忆图咏》中收有一首署名袁枚的题词,经寻绎辨析确定为新发现的袁枚佚诗。该诗的发现,有助于澄清学界关于袁、吴二人之间的一些不实之论,对于深入了解袁枚的交游与为人颇有裨益。
鲁琪光入台年代的新发现
作者:赖俊雄  来源:中华书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鲁琪光入台年代的新发现
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
作者:陈世松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料价值  《元史》  新发现  碑文  元碑  《元典章》  兵部尚书  名家文章  云南  吴澄 
描述:赵成庆其人与三台元碑的史料价值陈世松元朝建号统治中国不及百年(127—1368年),控制四川时间更短(1279—1363年),因此.目前在四川境内,保存的元代碑刻稀如凤毛麟角。《四川文物》1994年第1期刊载方晓的题为《三台发现元赵垠祖墓碑》的文章,...
曾巩题王安石像赞辨正
作者:王琦珍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发现  江西  王安石  普查  氏族  文物  曾巩  古代文化名人  考略  临川 
描述:日报》将此视为新史料作了报道。因为关于曾、王后期关系历来就有“始合终睽”之说,所以,这条资料便被引来作为反驳传统观点的依据。如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山的江西古代文化名人丛书之曾巩分册,即据此认为曾巩
关于“三桥”龟纽篆印的几点质疑
作者:杨谔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彭  新发现  周亮工  处理方法  文物工作者  明末清初  明嘉靖  文字数据  二级文物  寿山 
描述:关于“三桥”龟纽篆印的几点质疑杨谔《四川文物》1993年第3期刊登了黄节厚先生撰写的《南川征集的“三桥”龟纽篆印》一文。文中说,四川省南川县文管所征集到的一方印文为“我是玉皇香案吏,滴居犹得住蓬莱”的印(图一)经过文物工作者的鉴定,认为不是赝品,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