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79)
报纸(261)
图书(14)
会议论文(13)
学位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3)
地方文献 (70)
地方风物 (26)
宗教集要 (22)
非遗保护 (12)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5)
按年份分组
2009(61)
2007(25)
2003(11)
2002(8)
2000(13)
1996(19)
1995(15)
1987(15)
1985(13)
198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35)
采矿技术(4)
抚州师专学报(3)
矿业工程(3)
孔子研究(2)
金属矿山(2)
上海佛教(1)
有色金属(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
国外金属矿采矿(1)
江西省乐安县相山矿田荷铀矿床蚀变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周肖华 毛玉锋 杨松 付湘 陈黎明 王顺生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床  铀矿床  蚀变特征  蚀变特征  成矿阶段  成矿阶段      碱交代  碱交代 
描述:主要成矿阶段。提出岩石的褪色蚀变(以浅色矿物蚀变为主,另见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对成矿有间接指示意义,而长石变红、石英变黑、粉末状紫色萤石化、磷灰石化等蚀变则对铀成矿有直接指示意义。在分析荷铀矿床
相山横涧-岗英铀矿床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吴玉 潘家永 夏菲 刘国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横涧  英铀矿床  围岩蚀变  地球化学特征 
描述:矿围岩(花岗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硅、富碱、低钙镁的准铝质-过铝质特性。蚀变岩石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均有规律变化;主量元素(Ca、Mn、K)、不相容元素(Sr、Th、P、Y、Yb)和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Mo、W、Pb、Zn是寻找铀矿化的指示性元素。蚀变岩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正常围岩的模式一致,表明蚀变作用对它们的影响较小,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
李灏在市委工作会议作总结讲话,苦练内功,发挥内力,夺取特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灏在市委工作会议作总结讲话,苦练内功,发挥内力,夺取特
李灏在市委工作会议讲话强调,以十三大精神为指针,奋力攀登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灏在市委工作会议讲话强调,以十三大精神为指针,奋力攀登
吴炳裔同志在集团总公司工作会议的讲话(摘要)(1997年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物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物资企业  企业管理  江苏省集团总公司  集团总公司工作会议  讲话  1997 
描述:吴炳裔同志在集团总公司工作会议的讲话(摘要)(1997年
曲律文采俱工,案头场上两擅()-论吴梅的《霜厓三剧》
作者:王卫民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律  传奇杂剧  作家  湖州  义士  汤显祖  创作实践  舞台演出  戏剧冲突  矛盾冲突 
描述:吴梅先生是近代最突出的杂剧传奇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风洞山》、《湘真阁》(原名《暖香楼》)、《轩亭秋》、《镜因记》、《落茵记》、《双泪碑》、《无价宝》、《惆怅?》(含《杨枝妓》)、《湖州守》、《国香曲》、《钗凤词》、《长宏血》、《义士记》等十余种。1933年,
李灏同志在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讲话:摘要:一九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灏同志在市委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讲话:摘要:一九
李灏同志在政协深圳市一届三次会议的讲话:一九九二年四月二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灏同志在政协深圳市一届三次会议的讲话:一九九二年四月二
我国十一世纪变法家的宣言书-读王安石《仁宗皇帝言事书》
作者:金秀珍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宣言书  北宋王朝  地主阶级  先王  谏议  刑狱  熙宁变法  “新政”  宋仁宗 
描述:一 《仁宗皇帝言事书》,又称《仁宗皇帝万言书》,是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任提点江东刑狱返京述职时,写给宋仁宗赵祯的上书。但
从艰辛而靓丽的蹊径一路走来——为纪念刘麟瑞先生诞辰90周
作者:李华英  来源:回族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阿拉伯语  回忆说  回族穆斯林  中国伊斯兰教  经堂教育  留学生  中国穆斯林  宗教人  阿拉伯文  埃及 
描述:在介绍刘先生其人其事之前,似有必要介绍一点儿有关阿拉伯语在中国流传的背景知识。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通用语言之一,但国内对此缺乏了解者却不乏其人。王贞先生于1998年9月15日在《北京日报》第5版以整版篇幅介绍“京师同文馆”的沿革时,不仅给文章加了个“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学校”的副标题,而且在文中开宗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