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时《礼经会元》与宋代儒学的发展
-
作者:刘丰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周礼 礼经 宋代儒学 理学家 周公 礼乐制度 文渊阁 中国哲学史 传统儒家
-
描述: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曾指出:"宋之群儒,经义最富,独诠解《周礼》者寡,见于《志》者仅二十有二家而已。盖自王安石当国,变常平为青苗,藉口《周官》泉府之遗,作新经义,以所创新法尽傅着之,又废《春秋》,不立学
-
传承与创新的撞击:宋代小学的多元化发展
-
作者:李文澤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士人 王安石 古文字研究 多元化发展 古音 文化研究 南宋 主要表现 著作 宋人
-
描述:种,《宋史·艺文志》著录58种。
-
名人品题:宋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之一
-
作者:譚新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 宋代文学 士大夫 文章 名人 北宋 自信心 传播方式 名流
-
描述:品题,一些文献也称之为题品,其原始涵义乃品评人物以定其高下,如《后汉书·许劭传》即云:"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为。"汉代以察举和征辟取士,对人物的品题标准重在礼义道德。到了魏晋,由于朝政黑暗,人
-
论宋代理学对我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影响
-
作者:苏宝荣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理学 语言文字学 乾嘉学派 “右文说” 乾嘉学术 《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学术思想 《说文》 王安石 《诗经》
-
描述:字学不能不产生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一)直接影响:理学的思辨精神启发宋人对语言文字研究作理性的思考:其一是在语言文字的说解中力求创发新义;其二是注重对语言规律的探讨。(二)历史的影响:为后世的学术发展提供契机,清代人融汇“汉学”与“宋学”,兼取两家之长,使传统的语言文字研究达到颠峰
-
“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解读平民思想家李觏
-
作者:郑晓江 来源:寻根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平民思想家 宋代 生平 《易》 利欲观
-
描述:“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解读平民思想家李觏
-
论宋代政治文化的演进与荆公新学之命运
-
作者:刘成国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王安石 意识形态化
-
描述:察,揭示出新学在历史上的多面相。南渡以后,荆公新学开始没落。但这也不是直线衰落的过程,而是与高宗、孝宗两朝的党争、政局密切相关。自“绍兴和议”至绍兴二十六年的短暂复兴后,及至孝宗淳熙后期,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学方才消失。
-
北宋的改革思想管见
-
作者:孫興徹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改革 王安石 范仲淹
-
描述:石等的变法思想和社会改革的根本理论进行简单的考察,进而分析北宋改革的性质和对现代的意义。
-
探析科学发展观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
-
作者:赵乃军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路线 社会风气 反腐倡廉 王安石 事业 政风
-
描述:任贤使能则事业兴,贬贤弃能则事业衰,这是古今通鉴。选何种人,怎样用人,实质上是思想政治路线的反映,也是一种风气导向。比如,起用像魏征、海瑞、王安石这样的人
-
朱寿昌入《二十四孝图》原因探析
-
作者:陈晓燕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十四孝 寿昌 王安石 黄庭坚 熙丰变法 苏轼 士大夫 居敬 元代 江西诗派
-
描述:元代郭居敬所辑的《二十四孝图》,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当成彰显孝道的范本,其中所收录的宋代人物仅有黄庭坚和朱寿昌。黄庭坚是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他不仅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并且在书法领域也造诣颇深,因此历来
-
《书湖阴先生壁》探颐
-
作者:穆建涛 来源: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研究 《书湖阴先生壁》 诗歌 宋代 王安石 题壁诗
-
描述:《书湖阴先生壁》探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