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87)
期刊文章(1138)
学位论文(32)
图书(26)
会议论文(1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63)
宗教集要 (133)
地方文献 (64)
地方风物 (22)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5)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82)
2013(139)
2012(174)
2011(216)
2010(760)
2009(296)
2007(80)
1999(28)
1990(23)
1988(27)
按来源分组
居正月报(17)
解放军报(10)
古典文学知识(7)
东坡赤壁诗词(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
现代生活用品(1)
吉林教育(高教)(1)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1)
咬文嚼字(1)
应用写作(1)
纽约楼同乡人士欢迎三藩市楼同乡会会长吴炳寅宗长伉俪来埠
作者:暂无 来源:文楼乡音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纽约楼同乡人士欢迎三藩市楼同乡会会长吴炳寅宗长伉俪来埠
昌舒化工艺为中粮养殖创造价值-舒化饲料饲养母/乳猪,增利
作者:暂无 来源: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创造价值  饲养  乳猪  饲料  工艺  消费结构  肉类食品 
描述: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猪肉约占60%,是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肉食品,生猪的养殖更是关系到农副产品的价格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生猪养殖这一复杂链条中,仔猪是最难饲养的,也是风险最大的。
昌舒化工艺 为中粮养殖创造价值:舒化饲料饲养母/乳猪,增
作者:暂无 来源:饲料与畜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乳猪料  仔猪断奶  工艺设备  饲料企业  加工工艺  抗营养因子  食品消费结构  生猪养殖  采食量  胃肠道功能 
描述:中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猪肉约占60%,是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肉食品,生猪的养殖更是关系到农副产品的价格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生猪养殖这一复杂链条中,仔猪是最难饲养的,也是风险最大的。仔猪断奶前后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健全,十分敏感,容易拉稀甚至死亡。因此,仔猪教槽料不仅要求配方设计合理,
禅门文化湖湘盛──石头迁学术会花絮
作者:石舟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头  日本曹洞宗  《参同契》  中国佛教  佛教界  学术会议  佛教协会  禅门  学术论文  法师 
描述:禅门文化湖湘盛──石头迁学术会花絮
中国古代已知听觉有频率下限--谈《老子》一书中所说“大音
作者:吕作昕  来源:物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音希声”  频率下限  《老子》  次声  吴澄  听觉器官  大弦  中国古代  《道德真经注》  音调高低 
描述:微,听之不闻名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值得注意的就在“听之不闻名曰”和“大音希声”这两句话. 古代“声”和“音”二字有别.“声”是泛指能让听觉器官感受到的物理现象,而“音”字则是指音调高低
浅谈缪雍 吴澄 张锡纯三家治脾阴虚用药特色
作者:王棉娟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脾阴虚    吴澄  张锡纯 
描述:损出发,指出脾阴与脾阳的互生互济,倡导用"芳香甘淡之品,补中宫而不燥其津液"的理脾阴法。还自制了有效方剂,使脾胃学说日趋完善。其所创的有效方剂、扶清阳与理脾阴的组方原则及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组剂,为方剂配伍及现代临床治虚损证开辟了蹊径。张锡纯提出"淡养脾阴"的观点,充实了"甘淡滋脾"的理论,食疗组方并尤以"粥"为剂者,既可治病,又能久用,顾护胃气,滋养脾阴,更有特色。
滕酒”应是“縢酒”
作者:韩铁民  来源:初中生学习指导(三年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滕酒”应是“縢酒”
永年先生书法释文:
作者:暂无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永年  书法 
描述:选政重开别有天 词林旧梦记灯前
永年教授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两税法  敦煌文书  唐史研究  历史系  江苏江阴  吕思勉  顾颉刚  经济史  罗振玉  中国古代史 
描述:在图书馆工作。他利用工余重理旧业,研究唐代经济史和敦煌文书,后来发表的被台湾和国外学者公认为研究两税法的必读文献《唐代两税法杂考》,就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1978年调我校图书馆编善本书目,1979年后先后调历史系、唐史研究所
苏、诗比较论
作者:韩经太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李商隐  杜诗  杜甫  王安石  李白  韩愈  比较研究  诗心 
描述:从其成就足以代表宋诗的角度讲,苏轼,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从其风格足以体现宋调的角度讲,黄庭坚,同样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唯其如此,苏、诗的比较研究,显然就具有超越单纯之作家研究而体味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