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华销尽见天真——浅论《小山词》
-
作者:王玫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山词 晏几道 情感因素 认识价值 作者 题材 历史意义 古典文学 词话 审美理想
-
描述:历来对晏几道《小山词》的评论甚少,至于专篇论及除了宛敏灏的《二晏及其词》一书而外,几乎就没有其它的有关文章了。纵使二晏并举,也是大晏论多,小晏论少。究其原因或许有二:其一,晏几道的生平事迹难考定,连一篇传记都没有,只是一些词话笔记杂录中偶尔及之,但也只是三言两语,惜墨如金。这样,势必对研究小晏
-
杜甫对绝句的创新
-
作者:吕思源 李伟梁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为六绝句 创新 杜甫 胡应麟 生命力 文学作品 传统风格 题材 社会生活 形式
-
描述:,其生命力就在于从题材、风格、形式、语言等方面都作
-
评王英琦散文集《热土》的艺术特色
-
作者:毛乐耕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散文集 王英琦 散文创作 当代青年 追求目标 作品 处女作 美学 题材
-
描述:文创作的同志,都注意到她“已经初步出现了”“自家特色”.综观《热土》中的作品,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引人注目:
-
鉴古杂录之四
-
作者:朱沨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州派 《牡丹亭》 题材 作家 汤显祖 昆腔传奇 明末清初 反映现实 以情反理 明中叶
-
描述:八种;朱佐朝传奇创作也存三十种以上,今传十三种;朱素臣十九种,今存八种;张大复传奇、杂
-
中国咏史诗的发展与评价
-
作者:黄筠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诗》 历史人物 李商隐 《咏史》 王安石 历史事件 陶渊明 题材 汉文帝 文字狱
-
描述:品,以诗歌的形式记述和咏赞了周人的起源和周人祖先的英雄事迹。从题材说,这些诗应属于最早的述古、咏古之作。但这些诗皆以述史叙事为主要内容,是以诗歌形式记述下来的古代历史,与后世所谓咏史诗,还有较大差别
-
"三农"报道应是县(市)版的"重头戏"
-
作者:陆雪明 来源:江南论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县 市 版 党报 新闻报道 农村 农业 农民 题材
-
描述:"三农"报道应是县(市)版的"重头戏"
-
鉴赏咏史怀古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作者:赵文昕 来源: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咏史怀古诗 鉴赏 永遇乐 石头城 杜牧 隋炀帝 题材 江东 典故 王安石
-
描述:鉴赏咏史怀古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爱心·诗心·史心——漫品散读高治军的诗
-
作者:袁浩 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心 治军 王安石 新表现 沉思 历史 题材 山水诗 歌行 心灵
-
描述:对于高治军先生的两部诗集《我手写我心》《沐春踏歌行》,我如沐春风般披诵回环,爱不释手。掩卷沉思,细细品味,王安石的四句诗一下子涌现在脑际: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
论王安石的平易诗风
-
作者:童强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刘辰翁 梅尧臣 黄庭坚 风格 诗歌形式 表现手法 题材 山水田园诗 诗歌创作
-
描述:黄庭坚认为王安石暮年小诗"雅丽精绝"。《漫叟诗话》又说:"荆公定林后诗,精深华妙,非少作之比。"实际上,王安石早期创作中就已经表现出精丽工巧的艺术特点,正如陈师道所概括:"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精工确是王诗最
-
名篇得启示 文章贵创新
-
作者:杨荧郁 来源: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示 文章形式 创新作文 题材 中学语文教材 背影 读者 朱自清 王安石 学生
-
描述:多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