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放翁心目中的王安石
作者:李强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格  学术  诗艺  交游 
描述: ,另一方面也与他自身的人格追求有关。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
作者:曹月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知识  道德  道德  统一体  统一体 
描述:国家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肩负重要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和知识是构成人的素质的两个重要支柱,道德教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王安石与佛教关系新论
作者:熊凯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佛教  佛教  王学  王学  道德  道德  道统  道统 
描述:王学随熙宁变法而兴衰,其对宋明学术乃至三教关系流变产生重大影响。
戏弄道德
作者:李恩柱  来源: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泛化  王安石  宋代  宋朝  皇帝  士大夫  统治者  变法  现象  台谏 
描述:宋朝的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绪比较炽热。这样说,不仅因为有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警句在,主要是士大夫群体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精神上比较自由,说话办事不必绕弯子,没有战战兢兢、恐惧怀危之感。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能够免除人的精神恐惧,无论如何是一种进步。
从稼轩词看朱陆治学之异
作者:钟锦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描述: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
作者:许彦龙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描述: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试论汤显祖的人格理想及其内涵
作者:毛小曼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内涵  处世原则  价值立场 
描述:有助于了解明代晚期的社会心理和人文思想,同时也可为深入研究汤显祖和“临川四梦”提供可资参考的角度和视野。
教师应是道德教育的躬行者
作者:黄芳  来源: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素质教育  人格  知识  方法 
描述: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听李纪周谈“放松学习”
作者:吴非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贪官  法盲  犯罪率  良心  道德  学习 
描述:听李纪周谈“放松学习”
老子《道德经》中“礼”之探微:兼及早期周孔之礼比较
作者:许彦龙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道德经》 
描述: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