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05)
报纸(10)
图书(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2)
地方文献 (25)
红色文化 (1)
宗教集要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15)
2011(22)
2010(25)
2009(17)
2008(14)
2007(18)
2006(16)
2001(13)
1995(14)
1994(4)
按来源分组
学语文(4)
中文自修(3)
高中生之友(2)
中学文科(1)
健身科学(1)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1)
语文新圃(1)
教育科研论坛(1)
文史天地(1)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作者:朱碧玉  来源: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密州  赏析  王安石变法  熙宁  人物形象  词作  作者  朝廷  少年 
描述: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熙宁七年(1074)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是词史上第一个以健笔劲毫塑造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的词作。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赏析
作者:徐国娟  来源: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赏析  北宋词人  娱宾遣兴  喝酒  临川  闲适  幕府  唱和 
描述: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赏析
崇高与悲剧之美:杜甫《登高》赏析
作者:郭杨波 周涛  来源:巴蜀史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七言  杜甫  《登高》  《诗薮》  夔州  诗评  漂泊  唐人  赏析  胡应麟 
描述:这首《登高》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间,旅居夔州时之作,历来对此诗评价甚高。如清朝杨伦认为此诗:“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而早在明代,胡应麟就推崇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
纯虚词是赏析语言的另一个抓手
作者:李筱俐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虚词  语言  赏析  抓手  注意力  形容词  王安石  “绿” 
描述:赏析语言应从实词、虚词两项着手,然而,人们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实词上,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揣摩上,王安石一句脍炙人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人拍案叫绝,可惜忽略了其中的虚词。其实,王诗中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作者:张小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描述:《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
中国古代养生诗词《摄养诗》赏析
作者:王虹  来源:长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赏析  龚廷贤  中国古代  寡欲  养神  养生诗  养生保健  释义  乐意  品尝 
描述:【原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唯半饱无兼味①,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②。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释义】①无兼味:不再品尝其他美味。②嗔:嗔怒、嗔怪。
宋诗赏析 北陂杏花(七绝)
作者:沂之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赏析  宋诗  绕花  七绝  雪花  路边  胜过  春风  失败  王安石 
描述:宋诗赏析 北陂杏花(七绝)
娴雅有情思:晏殊《浣溪沙》赏析
作者:周立权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浣溪沙》  晏殊  赏析  情思  北宋前期  代表作家  逸闻趣事  五言律诗 
描述:是谁。随从告之此诗的作者是当地一地方官吏,名叫王琪,王琪遂被“召至同饭,又同步游池上”。游览过程中,晏殊曾经就找不到佳句以对“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事咨询王琪,王琪则以“似曾相识燕归来”为答——王氏凭借这一答语意外找到了仕途的捷径(《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而晏殊对“似曾相识燕归来”似乎也相当满意,因为这一句后来写进了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经·关睢》赏析:从《牡丹亭》的“误读”说起
作者:龚新婷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误读  误读  诗经  诗经  杜丽娘  杜丽娘  无意识  无意识  红楼梦  红楼梦  理解  理解  道德  道德  赏析  赏析  西汉  西汉 
描述:明代剧作大师汤显祖的著名传奇《牡丹亭》有这样一个情节:太守之女杜丽娘年方二八,才貌端妍。其父杜宝为了使女儿将来嫁个书生能做到谈吐相称,便找了个迂腐先生陈最良教女儿读书识字。陈最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晏殊《蝶恋花》赏析
作者:朱南  来源:大阅读:中学生综合文摘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蝶恋花》  《蝶恋花》  赏析  赏析  晏殊  晏殊  离别之情  离别之情  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  思妇  思妇 
描述:这首词描写的是思妇无眠和望远怀人,反映了词中女主人公的相思离别之情。时间是由夜到晓,地点是由室内、室外而到楼上。写法上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取倒插和逆挽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