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三首宋词的写作年代小考
作者:王瑞臣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年代  辛弃疾  李清照  晏殊  范仲淹  考证  词作  古代诗词  哲学社会科学版  艳科 
描述:障阻和困难。所以考证诗词的写作年代便成了研究古代诗词必然进行的第一步的工作。本文仅考证晏殊的《临江仙》(资善堂中三十载),李
写作的训练应是做人的训练
作者:诸灵康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写作的训练应是做人的训练
写作视野下的因袭与点化
作者:张兴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李清照  唐诗三百首  晏几道  升堂入室  情景交融  落花  毛泽东同志  名句  雨燕 
描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或曰"不会吟诗也会偷"。所谓"会吟"、"会偷",即善于因袭点化,推陈出新。因袭是古人用功入门的捷径,点化是大方升堂入室的秘诀,历代文豪莫不经由此道而成名成家。"秋风起兮白云飞","兰有
写作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暂无 来源:青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写作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
《〈呐喊〉自序》应是记叙文
作者:梁涛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议论文  记叙文  表现手法  思想变迁  自序  生活经历  《呐喊》  小说集  鲁迅先生  思想历程 
描述: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迁,从绍兴侍亲疾、南京学洋务到日本仙台学西医、东京治文艺最后到北京蜇居又写小说,可
短小精悍——《读孟尝君传》读后
作者:刘柏林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尝君  鸡鸣  读后  王安石  议论文  绝调  选拔任用  教育培养  对力  唐初魏征 
描述:盗之雄”呢?我认为:他是有所为而作的。 为了推行新法,实现政治改革,王安石对人才是十分重视的。他在有名的《上仁宋皇帝言事书》中明确指出:“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他一方面就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等问题,向皇帝提出了详尽的意见,同时又规劝皇帝:实行改革要坚定,不要因为“一有流俗侥倖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上而不行”。也就是说,对力行新政的优
苏轼散文诗化现象浅论
作者:狄松  来源:理论学习月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诗化现象  散文  手法  生动形象  议论文  艺术特点  王安石  欧阳修  日常生活 
描述:以达到的。人们对这个现象似乎注意不够,本文试就这个艺术特点作一些分析。
王安石文宗韩愈渊源考
作者:寿涌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韩愈  散文语言  议论文  欧阳修  桐城派  渊源  韩文  中国散文史  对偶句 
描述:价为证。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曾转述欧阳修对青年王安石的批评意见日:“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①据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曾巩此书约写于庆历七年,时年王安石27岁,正当调知都县之时。后嘉访元年,欧阳修又以“吏部文章二百年”褒誉王安石②,时年王安石36岁。可见,王安石中青年时期文家韩愈,欧阳修是洞若观火的。后来南来李壁也认为,王安石“于退之之大步趋俯仰,盖升其堂入其室矣”③。李壁有关升堂入室的评价,更当有其深意。这一点也有清以来学者对王安石和韩文渊源关系的研究为证。如顾栋高认为:“荆公文提刻,其源盖出昌黎。”④刘熙载认为:“王介甫文取法孟韩。”“介甫之文得于昌黎在陈言务去。”⑤陈衍认为:“荆公除万言书外,各杂文皆学韩,且专学其逆折拗劲处。”③...
试谈《游褒禅山记》的体裁
作者:徐耀中 王以华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游记散文  体裁  议论文  探洞  王安石  至和元年  说理文  登山  游踪 
描述:年12月第一版,上海第一版)
论陆游的散文
作者:徐志啸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游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政论文  欧阳修  《南唐书》  中国散文史  议论文  墓志铭  风格特色 
描述: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绝不在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之下,完全可与“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家媲美.本文拟先对陆游散文的成就与风格特色分文体形式作阐述,然后看其在南宋文坛上的地位,并同时与二苏、王、曾四家作概略比较,以确立陆游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