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是“要有志”,还是“尽吾志”——《游褒禅山记》主题质疑
作者:杨廷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主题  锐意改革  预习提示  古文观止  思考  全文  教参  作者 
描述:不同的看法,窃以为《游褒禅山记》虽然写有“学者”字样,但表达的其实是王安石在其后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锐意改革的决心。与其说全文着重强调的是“要有志”的观点,倒不如说全文处处体现了
青海经济的主题应是发展与稳定——为《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十周
作者:卞耀武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海经济  青海社会  发展与稳定  主题  各民族  经济稳定  各族人民  经济发展速度  发展和稳定  开发资源 
描述:兴的一个颇为活跃的因素。在众多的议题中,各有所重,各抒己见,但我认为青海经济的基本题目应该是发展和稳定。
论《邯郸记》的道教故事题材和社会批判主题
作者:徐翠先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社会批判  社会批判  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  黄粱梦  黄粱梦  题材  题材  邯郸  邯郸  故事  故事  宗教批判  宗教批判  枕中记  枕中记  主题  主题 
描述:历史的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情”反“理”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
试论陈寅恪先生的《牡丹亭》之杜丽娘“至情”说
作者:姜伯勤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陈寅恪  杜丽娘  至情  《吴宓日记》  新资料  汤显祖  古典 
描述:1998年,多卷本《吴宓日记》发表。吴宓先生1919年3月日记,披露了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之至情说。陈寅恪先生诗学中,强调古典为旧籍出处,今典为当时事实。《吴宓日记》之新资料,使寅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杜丽娘  审美分析  风情  人物  至情  《西厢记》  中国戏曲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自汤显祖创作之后就南北传唱,时人有其令<两厢记>色减之说.近几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又引起了大家对昆曲欣赏的热潮.<牡丹亭>中杜柳两人的情让人感叹,使无数少男少女心旌荡漾.他们两人的爱情至今传唱,杜丽娘的形象更是打动了万千人的心.
青春靓丽 至情无敌——记白先勇倾情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卢炜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白先勇  杜丽娘  至情  昆曲  爱情主题  文化融合  苏州  文化积淀  柳梦梅 
描述:中的中国根。著名的游子作家白先勇先生在《我的昆曲之旅》中如是说:“有时候想(家)得特别厉害,可是这个家呢,既不是在桂林,也不是在台北,当然更不是在纽约。这个家并不是具体的家、具体的房子,那它究竟是什么?我想是文化的归宿。我觉得昆
教师节也应是“反思节”
作者:雷泓霈  来源:江西教育:管理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节  休养生息  主题  师德 
描述:教师节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荣誉、鲜花是教师节的惯性主题。笔者却要提醒,教师节也应是休养生息、锻造“教格”、观念涅槃的“反思节”[第一段]
《牡丹亭》和《仲夏夜之梦》的共性探析
作者:崔卫成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节  情节  人物  人物  结构  结构  主题  主题 
描述:的东方和西方出现的主要原因。
腐儒不腐——谈《牡丹亭》中的陈最良
作者:胡冠莹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  人物  情节  情节  主题  主题 
描述:陈最良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典型 ,是“情”与“理”的集合体。陈最良在塑造人物、发展情节、表现源于人的自然本性的“情”必然会战胜以封建礼教为核心的“理”的主题等方面 ,都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