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的德育思想
-
作者:龚抗云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教化 原则和方法 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 人性论 物质利益 道德的本质 德育思想 道德修养
-
描述: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土地以及中小地主破产和农民生活痛苦的种种情况,因而产生了变法主张并逐渐形成了他的变法思想。嘉佑五年(1060)他写了洋洋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汤显祖的哲学思考
-
作者:黄仁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哲学思考 人性论 临川四梦 主情说 程朱理学 人生意义 佛道思想 宋明理学 本体论
-
描述:学实践。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受到了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而且是他进行哲学思考的继续和深化。因此,考察汤显祖的哲学思考,对于认识《临川四梦》的立意主旨和艺术奥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汤显祖的哲学思考中,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探讨并不太多,但他对于人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却是终身不懈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情”的理论,其主情的思想倾向实际上与中晚明人性解放的哲学思潮是一致的。不过,由于汤显祖个人的特殊经历和儒佛道思想给予他积极的和消极
-
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世界本原 认识论 人性论 客观精神 伦理观 系列问题 知觉 封建伦理
-
描述:鹅湖会上,朱熹指斥陆九渊太简,陆九渊指斥朱熹支离。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上,但也表现了他们之间在世界本原论、人性论、伦理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一、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
王安石、张载成性论的异同
-
作者:毕明良 周勤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实践 张载 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道德修养 工夫论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人性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
描述: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
王安石性命论思想研究(下)
-
作者:丁四新 来源:思想与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性命说 孔子 性命论 下愚 上智 人性论 荀子 观点
-
描述:才、性之分为之辩护和张目。荆公的命观源自孔子的"知命"说,嘉祜年间他的观点变得较为明确,宣扬"乐天知命"之说,并以"尽吾性"、"正己"为思想要点。
-
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
作者:田燚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浅谈《西厢记》与《牡丹亭》语言的“自然”与“人工”
-
自然、雕琢与锤炼:古代文论学习札记
-
作者:江午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文 论学习 王安石 《与兄平原书》 “自然” 刘熙载 自然美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审美趣味
-
描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绩满眼。’”可见当时之审美趣味。其后,历代许多文论家都标举自然美。如南朝梁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慨叹当时文坛“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唐司空图在其
-
晚明创作论中的自然情性论
-
作者:韩泉欣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袁宏道 创作论 汤显祖 主体意识 情性 文学解放 文学创作 审美体验 王阳明 创作思想
-
描述:迥然不同的特点.
-
绮梦:自然和高尚──论汤显祖戏剧中的性描写
-
作者:徐保卫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性描写 自然本性
-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的性描写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立场和作为人类良心的作家的正义立场。他认为健康、合理的性事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代表了个体生命意志的张扬。
-
重庆高新区 人·自然·城市的和谐之美
-
作者:胡兰 来源:中国高新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谐之美 重庆高新区 空想社会主义者 城市 全球社会 《周礼》 各尽所能 和谐相处
-
描述:和谐是当今全球社会的主题。《周礼》中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认为“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提出“和谐制度”……显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是远古还是现代,构建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