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心校园
-
作者:暂无 来源:意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老师 马铃薯 军训 新生 名句 栽树 黄鹤 训练 大学
-
描述:学生背名句老师问:千里之行的下半句是什么?学生答:万里无云。老师问:前人栽树的下半句是什么?学生答:后人
-
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能力考查
-
作者:祝旭东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科综合 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试题 历史学科 应用能力 历史现象 历史事实 历史概念 历史进程 王安石变法
-
描述: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的能力考查
-
阅读能力阶梯综合检测
-
作者:储国伟 潘澄海 陆成祥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声字 刘绍棠 中国革命 综合检测 标号 宇宙大化 阅读能力 马克思列宁主义 棉花纤维 中国共产党人
-
描述:~~
-
第十五节 修改内容的能力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改内容 亭子间 应试作文 初中作文 王安石 老年人 作文选材 文章内容 写作习惯 中学生
-
描述:第十五节 修改内容的能力
-
持续服务应是核心能力
-
作者:洪玫 来源:中国计算机用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持续服务 信息化建设 信息管理机制 切换方案
-
描述:持续服务应是核心能力
-
重视知识迁移 加强能力培养
-
作者:王家田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力培养 知识迁移 语文教学 人物形象 转化迁移 《语文读本》 王安石 知识的迁移 阅读方法 《鸿门宴》
-
描述:重视知识迁移 加强能力培养
-
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保护
-
作者:李东亮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学生质疑 保护 艺术形象 《牡丹亭》 质疑能力 汤显祖 戏剧家
-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不但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艺术形象,同时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娇憨可爱、顽皮泼辣、机智聪慧的小春香的形象,也正是这个形象,引发了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质疑
-
作文应是生活的必需--一次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
-
作者:刘华俊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作文应是生活的必需--一次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
-
揣摩写作意图应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
作者:毛昌宁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作意图 阅读训练 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 爱国思想 思想基础 “呐喊” 辛亥革命 “蓝色的世界” 中心句
-
描述:尾,找出中心句和关键句 一篇文章总是围绕一个总目标展开,具有一个总意图,体现这个总意图的中心句往往出现在文章首尾,所谓“开门见山”和“卒章显志”即是文章的一般规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全文结句“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又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道出了作者痛悼烈士、勖勉国民的写作意图。围绕“痛”什么、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何还要“勖”国民等问题,就可切入文章中腹,把握全文内容。“我在青年时候做过许多梦……这不能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一段《<呐喊>自序》的开头话则是理解全文的钥匙。读了下文作者对个人经历的大段叙述,我们会悟到,这许多“梦”不正是鲁迅先生不断探求着的救国救民的理想么!这种爱国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正是《呐喊》创作的思想基础的(由来)么!
-
小学历史上册训练题例
-
作者:张德宝 来源:辽宁教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学历史 训练题 大泽乡起义 郑和下西洋 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 我国历史 黄海大战 战国时期 农民起义
-
描述:一、填空 1.__年前的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他们能__行走,会__,会制造工具。____和__就是他们制造的简单劳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