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主察狱讼”之官:“士”官辨析
-
作者:温慧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孙诒让 狱讼 职官 司寇 编撰者 刑法 晏子春秋 正义 古籍出版
-
描述:在《周礼》编撰者设计的职官体系中,设秋官主刑,佐君主以刑法治理万民。作为六官之一,大司寇亦为刑官之长,其属官包括小司寇、士师、乡士、遂士等64个职官。对于《周礼.秋官》的官司机构,学者看法
-
纪念杨士达先生九十诞辰(五言古风诗)
-
作者:王怡白 来源:中国天主教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纪念杨士达先生九十诞辰(五言古风诗)
-
章士钊:1919年即称毛泽东有帝王相
-
作者:暂无 来源:人物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章士钊:1919年即称毛泽东有帝王相
-
王安石和苏轼关于科举诗赋取士的争议及原因探究
-
作者:雷婷婷 张岩 来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诗赋取士 争议 原因
-
描述:北宋时期,围绕科举是否采用诗赋取士的问题,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贬诗赋人士和以苏轼为代表的褒诗赋人士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和个性特征.
-
独立东风看牡丹:陈士争版《牡丹亭》与传统戏曲的挖掘视角
-
作者:李智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猎奇视角 猎奇视角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符号化 文化符号化 传统戏曲文化 传统戏曲文化
-
描述: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受西方猎奇视角影响,传统戏曲文化往往会失去精髓,沦为干枯的文化符号.只有以中华传统丈化观照戏曲,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才能避免戏曲文化的符号化,保住戏曲的神韵与精髓,真正实现戏曲文化的全球化.
-
演“传奇”,再创造一个传奇:《牡丹亭》导演陈士争访谈录
-
作者:唐斯香 仄平 来源:河南戏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中国 中国 地方戏 地方戏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演“传奇”,再创造一个传奇:《牡丹亭》导演陈士争访谈录
-
不染闽派气习的清初诗人黎士弘
-
作者:陈庆元 来源:龙岩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闽派 《清诗纪事初编》 黄道周 张九龄 闽西 南明时期 古典文学 风格体裁 易代之际
-
描述:不染闽派气习的清初诗人黎士弘陈庆元明代的闽中诗派,虽然是福州一府的诗派,但福州是会城,诗人多,知名者众,故影响也大,终明一代,闽中诗派的诗风占有主导地位。这一诗风,到了晚明,开始受到郡人陈第、董应举
-
讲练结合 培养能力(吉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刘士俊讲《我的老师
-
作者:春华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讲练结合 培养能力(吉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刘士俊讲《我的老师
-
探寻黄河流域住行文化发展的轨迹——评朱士光、吴宏岐主编《黄
-
作者:舒峤 贺治波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卷 炎黄 远古 黄河文化 华夏民族 源头 历史阶段 占有 中华民族 主体
-
描述:探寻黄河流域住行文化发展的轨迹——评朱士光、吴宏岐主编《黄
-
光辉遗泽 永留人间——缅怀爱国爱教的杨士达先生
-
作者:王怡白 来源: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光辉遗泽 永留人间——缅怀爱国爱教的杨士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