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世医得效方》在骨科学上的贡献
作者:杨大鹏  来源:天津中医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骨伤科  危亦林  骨科学  脊柱骨折  效方  医学家  手法整复  继承  肩关节脱位  贡献 
描述: 《世医得效方》一书是元代著名医学家危亦林(公元1277年-1347年)于1337年写成,1345年初刻刊行的。危亦林,字达斋,江西省南丰人,出身于世医之家。他从小勤奋好学,弱冠而继承祖业,学有渊源
有关戏剧创新的思考
作者:吴新斌  来源:剧本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创新  传统文化  戏曲艺术  传统剧目  中国戏曲  传统戏曲  现代转化  汤显祖  继承  思考 
描述:有关戏剧创新的思考
一门父子花间词
作者:乔建军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间词  花间鼻祖  晚唐五代  南唐词  审美规范  温庭筠  冯延巳  晏几道  晏殊词  继承 
描述:如"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作者:王震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智慧  王安石  维新派  项羽  忽视  继承  现代人才  百姓  刘邦  祖先 
描述:整地继承这样一种慢的智慧。
战国楚占卜制度与商占卜制度之比较
作者:于成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甲骨卜辞  战国  楚简  占卜制度  《周礼》 
描述:与商甲骨卜辞一样,楚卜筮记录亦包括前辞、命辞及占辞,也存在"一事多卜"、"习卜"及"卜筮并用"的占卜制度。两者均保存有"数字卦",可谓一源一流。战国楚人对于商人之占卜制度,既有因袭,如"一事多卜
浅谈《牡丹亭》中梅意象的继承与回溯
作者:潘攀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梅意象  梅意象  梅子意象  梅子意象 
描述:《牡丹亭》中的梅意象既体现了对梅意象的传统内涵的继承,又呈现出其独特性,如非常重视对残梅意象、梅树意象和梅子意象的运用,其中对梅子意象的运用其渊源可回溯至《诗经.召南.摽有梅》,以上均体现出汤显祖
论《红楼梦》对《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李珊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描述: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傅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殊词  《小山词》  主体精神  木兰花  浣溪沙  《白雨斋词话》  《珠玉词》  身世之感  继承与超越 
描述:论晏几道对晏殊词的继承与超越□傅义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并以词享盛名,然评论家亦颇有轩轻,多以为小晏胜大晏。如周济曰:“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介存斋论词杂著》)陈廷焯云:“晏小山工于言情
略论李觏对荀子《礼论》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史  中国古代思想史  李觏  李觏  荀子  荀子     
描述:古代所谓“礼”,通常是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李觏的礼论是对荀子学说的延续和引申,但又比荀子的研究探讨深入广泛得多。本文略论两者礼论的某些渊源关系,对目前思想史的研究和伦理实践有一定的作用。
论朱熹对王安石新法新学的批判继承
作者:肖钢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新法  王氏  朱熹  文集  批判继承  朱文  社仓  青苗法  熙宁 
描述:批评对后世评价王安石变法影响极大,但朱熹对王安石的社会政治思想并未一概否定,在若干方面倒做出了肯定评价,他在任地方官时的许多施政措施,更直接承袭了王氏新法。其次,朱熹对王安石的抨击并非如某些人所指责的那样,是“深文诟病”、“恶声嘈嘈”的谤诬之辞,而是言之成理,反映了朱熹对社会变革问题的认识深度。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安石变法,更有利于深入研究朱熹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