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与互动平台的创设应是语文教学的取向
-
作者:高愉清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交流 师生互动 创新思维 教师 文本 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 对话与交流 多向交流
-
描述:语文教学中要让课堂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潜力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关键。
-
人文熏陶应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
作者:王向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价值取向 人文熏陶
-
描述:人文关怀不只是一味的表扬与呵护,而应当是通过对职高学生的人文熏陶,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职业高中的学生拥有与其他人一样的尊严.这应当是职高语文教学的一种价值取向.
-
朱陆之争:宋儒经典解释取向的政治蕴涵
-
作者:任剑涛 来源:原道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经典解释 政治效应
-
描述:子原则。两者都试图达到同时兼治人心-社会秩序的效果。在鹅湖之会上,朱陆展示了各自的基本立场,其后各以师承长期延续。王阳明折中朱陆,但仍取孟学立场,经典解读服从于德性感悟。这两种取径,包含了完全不同的人心秩序治理、社会政治走向或发展趋势:前者以其思想的解放性而具有瓦解政治规则的作用,后者以其观念的规范性而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比较而言,朱熹的进路较陆王的进路更有利于维护人心-社会秩序。
-
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
作者:孙虹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戏剧 悲剧结局 《西厢记》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 《牡丹亭》 中国悲剧 悲剧主角 圆形结构
-
描述: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
注入现代人的精神
-
作者:邹平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文学研究 牡丹亭 现代性 改编 中国
-
描述:注入现代人的精神
-
论王安石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
作者:罗国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精神 改革精神 民族精神
-
描述:王安石精神主要表现为:追求真理的无畏战斗精神,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精神,革故鼎新的革新精神,务实有为的实干精神。弘扬王安石的精神,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借鉴,积极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大业
-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
作者:孙逊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化精神 三国演义 文化特质 具体体现 人与人 汤显祖 哲学 思想 名著
-
描述:本文旨在论述《红楼梦》的“情文化”、“情本思想”的内质精神,及其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哲学上达到的高度。
-
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精神
-
作者:谭坤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寓言精神
-
描述: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
奉献──三株精神的精髓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吴炳新 党员干部 三株口服液 济南大学 共产党员 微生态调节剂 民营企业 科技进步 党组织
-
描述:奉献──三株精神的精髓1991年3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三株药业总公司向“希望工程”捐助仪式在这里举行。当公司总裁吴炳新将一张放大的200万元支票郑重地交给中国青少年福利基金会负责同志
-
更疑山水有精神
-
作者:冯慎鑫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玉山 孽龙 心魂 结草 顽石 岩石 诗题 起痕 王安石 悬崖
-
描述:灵雨岩,位于著名风景区怀玉山小怀玉的东麓,相传唐代法海寺基、宋代朱熹和王安石在怀玉山结草招堂、立书讲学时,曾为它诡谲奇趣的山光云色和倾泻如练的瀑布所陶醉,常游此地,赋诗题词。今年春上,我有幸到灵雨岩目睹“千丈悬崖飞白练,一拳顽石露苍颜”的壮观,大有“一霄相对清心魂,却愧来迟我独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