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01)
报纸(64)
学位论文(1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1)
地方风物 (3)
非遗保护 (2)
地方文献 (2)
按年份分组
2013(17)
2012(16)
2010(17)
2008(9)
2006(18)
2005(9)
2000(2)
1997(6)
1996(4)
1993(2)
按来源分组
河北学刊(2)
档案学研究(2)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
物流科技(1)
甘肃理论学刊(1)
求索(1)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
茶叶机械杂志(1)
广陵书社(1)
河南农业(1)
对电动自行车用一“”了之的方法不应是政府所为
作者:余世光  来源:中国自行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自行车用  道路交通管理  中国自行车协会  政府  律师事务所  安全条例  经济特区  联合组织 
描述:北京市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与中国自行车协会于七月二十九日联合组织召开了《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合法性问题和电动自行车上路权研讨会,从表面上看会议讨论的是电动自行车在广东省珠海市上路的合法性,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次研讨会反映了电动自行车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上的法律地位并不稳定。
王安石废除钱:北宋后期钱荒的爆发及其影响
作者:石俊志  来源:金融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期的钱法令 钱法令是关于钱币的禁止性法令,一则禁止百姓铸造铜钱;二则禁止百姓毁钱铸器或挟钱出境。
重庆卫视对商业广告不应是播而该是净播
作者:程毅颖  来源:现代物业(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庆卫视  红色路线  公信力  播商业广告  公共电视 
描述:2011年3月,重庆卫视对外宣布全面播商业广告,这在国内卫视中开创了播商业广告的先河。那么,重庆卫视这一引起外界轰动的举动究竟是否真正可行?重庆卫视一直标榜的中国红路线又能走多远?本文回顾了重庆
战国楚占卜制度与商占卜制度之比较
作者:于成龙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甲骨卜辞  战国  楚简  占卜制度  《周礼》 
描述:与商甲骨卜辞一样,楚卜筮记录亦包括前辞、命辞及占辞,也存在"一事多卜"、"习卜"及"卜筮并用"的占卜制度。两者均保存有"数字卦",可谓一源一流。战国楚人对于商人之占卜制度,既有因袭,如"一事多卜
周代昭穆制度
作者:白宏建  来源:晋中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穆制度  昭穆之制  继承制度  一继一及  嫡长制  宗庙  《周礼正义》  春秋时期  张光直  过渡时期 
描述:度做过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这些研究都有助于人们尽快揭开昭穆制度的奥秘.但是我们尚未看到这方面的最后结论,因为我们今天来看过去所做出的某些解释,不能不感到仍有不少扦格难通之处.本文试图对历代有争议
《周礼》饮食制度述略
作者:蔡锋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饮食制度  饮食结构  文化 
描述:基础。但与后世的饮食水平相比,其饮食结构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
文官制度与唐朝的兴盛
作者:李世龙  来源:行政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官制度  科举考试  文官管理  文官考试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分子  尚书省  《周礼》  考试合格者  文职官员 
描述: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文官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对于巩固唐的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唐朝文官制度及其促进唐王朝的兴盛,略叙管见。
制度不应是“稻草人”
作者:唐塔生  来源:学习导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制度不应是“稻草人”
论中国古代的阡陌封疆制度
作者:张金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路  左传  具体制度  为田律  周礼  土地国有制  十三年  土地制度  生产措施  疆界 
描述:,天子及侯国又往往将修治道路封疆之事列为重要的治国措施与生产措施。《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楚沈尹戌论治国安邦即首列“正其疆场,修其土田”一项。《周礼》中就有多种官职是专门负责道路的整治、维修与管理事务的。《左传》襄公三十年,载郑子产
和籴制度溯源
作者:杨际平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籴制度  常平仓  寿昌  北魏  供军  义仓  王应麟  赵充国  平籴  《玉海》 
描述:拥诸州和籴粟 悉运入邺城(胡三省註:和籴以充军食,盖始于此。)’王应麟亦云;‘后魏定和 籴之制。’”今人论和籴者,咸引王应麟、陆耀遹此语。和籴起于北魏,几成定说。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王应麟说“平籴之令始于李悝。耿寿昌开常平之法。……后魏定和籴之制”,只是就当时史籍记载上的用语而言,实际上并不认为平籴、常平、和籴分别始于李悝耿昌寿和北魏·王应麟在《玉海》卷186 《魏平籴法》条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