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与行为不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与徐志远商榷
-
作者:李兴建 贾文慧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起点范畴 思想 行为
-
描述:比较而言,利益,而不是思想与行为,更适合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
-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陆九渊“化民”思想刍议
-
作者:王芳 王曼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思想 化民
-
描述:“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陆九渊“化民”思想刍议
-
曾巩思想的理学特质
-
作者:范立舟 徐志刚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思想 理学特质 本体论 心理论 修养论 历史观
-
描述:曾巩思想的理学特质
-
东汉隆礼之势的形成以及郑玄的重尚礼学
-
作者:马育良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周礼》 隆礼 尚礼 《三礼》 宗法贵族 礼乐 马融 古文经学 郑氏
-
描述:东汉统治阶级重尚礼治;东汉古文经学至郑玄时盛极,郑氏亦以礼学为重,孔颖达云:“《礼》是郑学”。唐晏《两汉三国学案》(下称《学案》)卷7:“然统康成一生著述而论之,《三礼》实为专长。”皮锡瑞《经学通论
-
齐鲁文化与两汉礼制及礼学
-
作者:丁鼎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鲁文化 两汉 礼仪制度 礼学 《仪礼》 《周礼》 《礼记》
-
描述:制度 ,并编撰《仪品》十六篇与《汉礼器制度》 ,不仅奠定了有汉一代的礼制基础 ,而且为其后约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礼制确立了基本模式。汉代的“封禅”与“明堂”制度也主要是在齐鲁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和确立的。此外 ,汉代的《仪礼》之学、二戴《礼记》之学与《周礼》之学也都与齐鲁之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
论孔子礼学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常雪滢 滕飞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礼学 周礼
-
描述:在孔子的思想当中,"礼"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孔子,为挽救"周室微而礼乐废"的局面,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革新,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
-
孔子礼学对周礼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邱纪坤 来源: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礼 关系 意义
-
描述: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体现着他的政治学说,同时这一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的政治实践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作用.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
-
郑玄礼学二题
-
作者:刁小龙 来源:书目季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玄 周礼 藏兵 用兵 五祀
-
描述:郑玄礼学二题
-
王安石「以《礼》解《诗》」的《诗经》学
-
作者:张鸿恺 来源: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诗经 以礼解诗 熙宁变法
-
描述:态,以呈现王安石《诗经》学在政治背景之下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 学术特徵。
-
曾巩“道统”思想的价值内涵
-
作者:闫树立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道统 思想 内圣 外王 内涵
-
描述:以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背景,揭示出曾巩“道统”思想中所暗舍的社会政治改革取向及其深层的思想渊源.并以此为契机,从“内圣”和“外王”两个方面勾勒出曾巩企图以儒家“仁义”之道重新建立一个合理的人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