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39)
报纸(905)
学位论文(537)
图书(133)
会议论文(1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31)
地方风物 (1146)
宗教集要 (143)
地方文献 (143)
非遗保护 (36)
才乡教育 (18)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4)
按年份分组
2014(594)
2013(250)
2012(311)
2011(281)
2001(55)
2000(35)
1999(59)
1994(40)
1993(30)
1992(27)
按来源分组
其它(718)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0)
矿床地质(9)
华东铀矿地质(7)
科技信息(6)
地质出版社(4)
地质与勘探(4)
广东化工(1)
科技广场(1)
科学时代(1)
热液水云母化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作者:温志坚 杜乐天 刘正义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铀矿  水云母化  水云母化  伊利石  伊利石  蒙皂石混层矿物  蒙皂石混层矿物  铀成矿作用  铀成矿作用 
描述:释了以群脉型矿床为主的特征 ;蚀变岩石中高蒙皂石含量的粘土矿物为后期形成富大铀矿起了富集 U的作用。
铀矿成矿水热系统古水文地质研究
作者:刘金辉 孙占学 李学礼 史维浚 周文斌  来源:矿产与地质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水热系统  水热系统  古水文地质  古水文地质  古气候  古气候  铀矿  铀矿      江西  江西 
描述:在补给区渗入地下,经深循环加温和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富铀成矿热液在古水热系统排泄区(减压区)沉淀富集成矿。
铀矿水岩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文斌 饶冰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验地球化学  实验地球化学      岩相互作用  岩相互作用  同位素交换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  铀矿  铀矿 
描述:)O值升高,即发生“氧-18飘移”。热水溶液的δD值相对稳定,但与含有较多含氢矿物(云母等)的岩石作用时,δD值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本实验同时也证明铀矿成矿热水溶液的水源可能主要为大气降水。
、下庄铀矿稀土元素特征及示踪研究
作者:张国玉 王生忠 王正其 梁良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成矿流体  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  铀矿  铀矿      下庄  下庄 
描述:模式相近.两矿矿石稀土元素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同时,都具有比其围岩LREE/HREE比值大幅度降低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两铀矿矿石稀土元素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成矿流体都具有幔源性质,矿床
铀矿特富矿中铀磷关系的模拟实验研究
作者:刘正义 杜乐天 温志坚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铀矿  特富铀矿  特富铀矿  磷灰石  磷灰石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      江西  江西 
描述:不是磷灰石形成的重要条件,溶液体系中的pH值降低是特富矿形成的重要条件.磷灰石在弱酸性介质中吸附铀构成"铀磷共沉淀"之后,由于磷灰石的结晶,造成"铀、磷分离",从而使铀变得更富.这一研究成果很好地解释了富矿中磷灰石大量存在,而贫矿中磷灰石很少出现的客观地质事实.
江西铀矿沙洲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作者:黄锡强 陈正乐 王平安 杨农 郅剑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铀矿  沙洲矿床  沙洲矿床  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均一温度  稳定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描述:平均值为283.8×105Pa。由压力与深度的关系估算成矿深度值为0.561~1.443km,平均值为0.946km;结合流体包裹体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等分析,得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水,并且有岩浆水以及地幔热液的参与。
江西铀矿成矿流体研究现状及解决方法探讨
作者:吴玉 孙平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成矿流体  次生流体包裹体 
描述:体测定的结论,可进一步确定成矿流体的性质,为探讨热液流体期次及成矿流体特征提供有力佐证.
铀矿典型蚀变矿物地面光谱特征研究
作者:李满根 方鹏高 刘寅翔 任国刚 魏超 宋祥健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铀矿典型蚀变矿物地面光谱特征研究
铀矿邹家山矿床及外围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作者:王健 聂江涛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铀矿邹家山矿床及外围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流体包裹体分析法在铀矿床研究中的应用:以铀矿邹家山、
作者:王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深度  剥蚀厚度  铀矿床 
描述:~1640m,剥蚀厚度320~416m;沙洲矿床成矿深度38~1425m,剥蚀厚度190~240m,大体上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Haas(1976)图解法在沙洲矿床成矿深度研究中比较接近合理,邵洁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