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体应是一个系统存在
-
作者:于海波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体系统 主体概念 对象系统 主体能动性 社会主体 类总体 主体地位 整体功能 使用主体 个体功能
-
描述:空泛概念;另一种是只注重主体概念的个体含义,而忽略其总体含义,主体因而变成了无数孤立个体的机械总和.这两种倾向都对主体概念做了抽象化的理解.其原因,就是我们对主体概念的内在含义揭示的不够深刻.我认为,主体概念既可以指人类总体,又可以指人类个体,这并不是出自人们的硬性规定,而是由于两者的背后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
赣文化的三大系统
-
作者:陈良运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赣文化 江西 中国文学史 文化系统 士文化 文人文化 文字符号 创造性成果 汤显祖 非本土
-
描述:晋唐为初兴期,至两宋臻至高峰,元、明、清绵延不绝,时有高峰崛起。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鼻祖;宋代更是文坛领袖辈出;明代的汤显祖,是继元代大都人关汉卿之后的伟大戏剧家;八大山人朱耷,早进入有世界性声誉画家之列;宋应星以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跻身于17世纪的世界科学家之列
-
东坡在岭南之五:“细和渊明诗”
-
作者:莫砺锋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坡 明诗 岭南 生命 金山寺 惠州 黄州
-
描述:东坡五十九岁南迁惠州,六十五岁渡海北归,次年逝世,岭海七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为艰难困苦的一个阶段,然而也是其生命之光最为光辉灿烂的一个阶段。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即将走到生命
-
个体生命的勃兴与超越——由《聊斋》看蒲松龄的个体生命意识
-
作者:张莉莉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松龄 个体生命 《聊斋》 知己之情 鲁公女 生命活力 孙子楚 《文心雕龙·知音》 主体价值 汤显祖
-
描述:个体生命的勃兴与超越——由《聊斋》看蒲松龄的个体生命意识
-
洞山良价的生命论
-
作者:杨雪骋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禅宗 曹洞宗 良价 生命论
-
描述:本文通过对洞山良价语录等文献的考察,梳理、归纳出良价的生命论:以认识世界的本质、认识自性为人生“大事”;根据对体用关系、空有关系的把握层次,创立偏正五位、君臣五位等学说,作为“明大事”的修行阶梯
-
珠玉词:诗意的生命之光
-
作者:陶尔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珠玉词:诗意的生命之光
-
珠玉词:诗意的生命之光
-
作者:陶尔夫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诗意” 晏殊 词人 《破阵子》 古诗词 季节变化 《蕙风词话》 欧阳修 内心活动
-
描述:“珠玉”就其形体而言,似乎接近渺小了,但因它有一种耀眼的光辉,结果却显得很大,并由此而引起世人的广泛瞩目。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晏殊《珠玉词》的性质就有些与此相近。晏殊只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几乎都是短小的令词,既没有关乎家...
-
安全不应是金钱与生命的博奕
-
作者:伊文 来源:安全与健康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事故 矿难事故 安全管理 安全意识 侥幸心理
-
描述:因为频繁发生的矿难,在一些年份的某些时段,死亡在一些重点产煤区不再是什么重大事件。我们每年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几次声势浩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对不合格的煤矿“坚决取缔”和对相
-
生命教育应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
作者:林小红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 必修课 思想政治教育 生理发育 心理发展 生活节奏 独生子女
-
描述: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是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
论罗汝芳的生命之学
-
作者:郑晓江 罗伽禄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求道 生生 仁者寿 生命之学
-
描述:罗汝芳之学以求道为核心,以安顿生命为目的,所以他把学问的生命修成了生命的学问,形成了独特的生命智慧,他通过仁者寿的观念而拥有了人生之方向与人间生活之准则。罗汝芳也因此成为了晚明儒家学者中的特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