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日语教育应是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的完美结合
作者:段艳菊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语教学  理性思维  感性认识 
描述: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理性思维一部分的语法教学一直被置于重要地位,而对属于感性认识范畴的教学手段如模仿、图片和视听资料等直观材料的作用则不太重视。文章从理性和感性的概念入手,分析日语教学中感性认识
论晏殊词之圆融旷达的理性观照
作者:李茜茜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圆融旷达  理性观照 
描述:晏殊词在伤春怨别的情绪之中表现出圆融旷达的理性观照,它的这一特质的矛盾成因,及其艺术营构,一是以娓娓道来的叙述特质,二是利用结句打破时空叙述模式和切断情感流程来实现,皆显示了晏殊词在词作发展历程中
区分象征和托言志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描述:象征和托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含妙理总堪寻”讲评
作者:田宗昌 付卫锋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界  王安石  议论文  人类社会  启示  文字  鸟兽  命题作文  发展等级  文题 
描述:【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王安石曾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人云:"境自远尘皆入咏,含妙理总堪寻。"的确,自然界包罗万象,生生不息,昭示
寓理:论李觏的咏物诗
作者:欧婷婷  来源:岁月(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诗歌  诗歌  咏物  咏物  寓理  寓理 
描述:品的过人之处和写作特点.
言志 含蕴有味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描述:诗法指津"托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言志",也称"寄意于",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林黛玉
作者:黄进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崔莺莺  爱情文学  老夫人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理性  宝玉 
描述: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如何?我们从这些里面能够得到什么启示?为什么《西厢记》激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观众,而“汤义仍《牡丹亭
象山、阳明“心即理”说之比较
作者:郝兴宏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即理  陆象山  王阳明  宋明理学  宇宙  涵义  主体  理性  义理  自然规律 
描述:"心"与"理"这两个重要概念的使用,在宋明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大致说来,在宋明理学的各个阶段,"心"的涵义大致有以下几种:作为人本能的知觉之心,作为主体的意志之心、主体的思维理性之心,形上
试论晏殊词的深层意蕴
作者:孙民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深层意蕴  叶嘉莹  理性  艺术风格  女主人公  现实人生  女子  忧虑  艳情词 
描述:指出“理性”的所在,笔者有感于此,打算深入论述晏词中的深层意蕴,并就此得出自己的评价,以就正于读者与专家.
我的答复
作者:周礼全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具体概念  类事物  周礼全  必然性联系  黑格尔  抽象概念  单独概念  理性  同一律  抽象同一性 
描述: “哲学研究”编辑部转来你对我文章的意见,感谢你对我的帮助。你谈到不少问题,我也几乎都逐条答复了。由于工作忙,健康情形也不很好,我只能作这样一个简单的答复。